在利比亚原油出口中断四个月后,国际能源署23日宣布释放6000万桶的紧急库存,这在该组织37年的历史上是第三次,该消息导致油价一度大跌逾6%,美国纽交所8月交货的WTI原油降到91.02美元/桶;8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降到107.26美元/桶。随后,中国财政部24日便下发通知,下调33类商品的进口关税,特别是汽油、柴油、煤油等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航空煤油和轻柴油征收零关税。
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中国已经由能源出口国转变为能源进口国,特别是石油等资源品外贸依存度超过50%,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之后,加上本次关税下调,将直接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缓解国内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
然而,国际能源署这些额外的供应到底能在多长时间内、多大程度上抑制油价,市场仍然有不小疑虑。针对于此,国际能源署决定如有需要会增加释放原油储备,这表明降低油价的迫切性超出市场预期。
不过,国际能源署毕竟不能像美国印刷美元一样印刷出来石油,其行动最多持续几个月,不可能持续数年,因为其拥有原油储备也是有限的。基于此,在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石油储备计划之后,一贯看涨油价的高盛集团并没有改变其长期油价预期,而且表示,这次计划导致的油价跌幅可能不会如预期的那样大。
显然,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跌和抛售,是一个资源进口国家大量买进能源的好机会,中国出台下调进口商品关税的做法更是明智之举。
宏观经济学家崔永表示,下调关税主要是为了鼓励资源类产品进口,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的状态,鼓励进口,降低贸易顺差,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政策出台,不只是降低关税,资源类和高耗能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可能还会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