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证实,中石化自6月份基本停止外采汽油。
一直以来,主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都会按计划安排外采订单,向地方炼厂采购汽柴油资源,为什么中石化会突然停止外采?
这要从最近的国内成品油市场说起。
汽油消费 负增长?
据最新消息,2017年1-4月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总量为4012.54万吨,同比下滑0.37%,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成品油消费低迷的背景下,近三年来汽油产量平均增长率高达9%,而汽车销量增长却逐年放缓,汽油需求仅增长不足5%。
显而易见,汽油供需失衡已成当下成品油市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的销售模式是以零售为主,汽油零售量在总销量占比超过8成。
2017年第一季度,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祸不单行,5月份批发行情也开始持续下滑,销售受阻严重。
主营单位的汽油零售、批发量双双下滑,而产量仍维持在高位水平,供需失衡状态下,直接导致库存明显攀升。
据中石化内部人员透露,目前成品油的库存比较高,停止外采或是为了加快排库速度。
其实外采这些年一直在萎缩。
外采萎缩 不是一时半会!
外采,就是“两桶油”向未被其收编的“地炼”买成品油。
长期以来,多数主营单位每年定期均会有一定量的外采指标。
大致以2013年为节点,在此之前,主营炼厂汽柴油产量增长速度不及终端用油增长速度。
供不应求,导致全国范围内在用油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油荒”现象。
地方炼厂,炼油成本相对较低,其出厂价格较主营单位对内调配价格有明显优势。
为了弥补主营炼厂炼油能力上的不足,主营单位会通过从“地炼”来买一些成品油作为补充。
然而,随着主营炼厂设备上不断优化提升,以及部分地区新建大型炼厂投入运行,主营汽柴油产量逐年增长,已能够满足销售公司需求。
另外,“地炼”的炼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影响,下游用油量增长速度下降,国内资源供应大于求矛盾突出,主营炼厂库存尚难消化,因此对地炼资源外采量大幅萎缩。
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4年,主营单位(中石油、中石化)就曾先后停止过外采。
地炼的逆袭
“地炼”,是相对于主营炼厂而言,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
1998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中国石油(7.69 -0.13%,诊股)和中国石化(5.91 +0.17%,诊股)两大公司业务重组,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
整顿结束后,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成为“地炼”。
中国地炼一共有82家,其中山东有21家。2015年中国地方炼厂炼油总产能已达25790万吨/年,占全国炼厂炼油能力32%。
中国地炼最厉害的是那个省?
山东!!!
依托于胜利油田,山东成为全国地炼最集中的省份。截至2014年底,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23亿吨,占全国地炼加工能力的54%。
2015年,地炼获得原油进口资质,东营三家获批地炼企业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他们委托中海油进口了5.6万多吨原油。
与使用燃料油相比,加工原油仅油品成本一项每吨就能省50元。
地炼三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成品油出口权)取得后,草根炼厂就开始了逆袭之路。
便宜又大碗,质量还过关
2015年,国际油价腰斩,由于可支配现金流紧张甚至出现负值,一大波国际石油公司遭到标普降级,其中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道达尔、BP、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均赫赫在列。
国内“两桶油”日子也并不好过,近期中石化胜利油田将整体关停小营、义和庄、套尔河、乔庄4个油田,降低低油价对企业利润冲击。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主营单位已经减少成品油产量,2016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目标定为2.4亿吨,去年为2.43亿吨,同比下降1.25%,为十年内首次下调。
相较之下,山东地炼表现一枝独秀,2015年原油加工量以及成品油产量均创新高,一次常减压装置开工负荷更是达到60%以上,刷新历史高位。根据某日产柴油3000吨炼厂表示,年前炼油利润较好的时候,单月炼油利润达到1亿元,炼厂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那么以山东为代表的地炼为什么能逆袭?
首先,质量过硬
进口原油使用权对地炼放开之后,山东地炼加工优质原油占比日益增加,当前部分炼厂已经生产国五标准汽柴油,当前地炼汽油主要为国四、国五标准,柴油主要为国三、国四、国五标准,其中,国五标准成品油质量媲美主营单位。
其次,价格够低
除了质量过硬,价格够低是吸引众多下游客户的另一关键所在。目前,山东地炼92#国五汽油4700-4800元/吨,山东省中石化92#国五汽油5300元/吨,二者相差500-600元/吨;山东0#国五柴油价格3700元/吨左右,中石化0#国五柴油批发价达到4900元/吨。
对于下游客户,尤其是民营加油站来说,地炼低价成品油的诱惑难以抵挡。
民营加油站大多都是直接从地炼企业下属的石油公司进货,进货后可以直接销售,而中石油、中石化从地炼公司进货后,必须进入两巨头自身系统的油库,各加油站要从油库再进货,然后才能对外销售。这一过程中,民营加油站节省下来的资金完全可以用来降价促销。
此外,民营加油站没有那么多人员配置,运营成本也比国有大油站少了很多
地炼:出口成品油?此路不通
由于原油加工能力过剩和国内石油市场的逐步放开,2015年中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净出口量达到622万吨。
2015年11月联合下发《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成品油出口权正式下放给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
2016年,成品油出品开始向地炼企业开放。
然而仅仅一年以后,成品油出口又重新回到少数国企垄断的局面。今年截至目前,商务部发放的三批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配额却始终未有地炼企业的身影,仍然全部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化集团手中。
出口被封死,外采被停,那地炼就等死吗?能直供民营加油站吗?
应该说终端环节的薄弱一直是地炼的阿喀琉斯之踵,也是导致外采存在的重要因素。
目前,已有多家地炼在京津冀和珠三角等汽柴油主力消费区域,设立异地油库(如唐山、广州、珠海甚至四川等),面向当地民营加油站提供服务,此比例也在日渐上升。
停止外采,误伤还是有意?
值得注意的是,5月底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再度重挫,令本已孱弱的市场雪上加霜。而地炼在前期检修装置陆续恢复正常后,开工率明显提升,进一步激化了供需失衡。
“这次停止外采,中石化是为了消化自身库存,平衡销售公司与自身炼厂的资源情况。”
这个现象过去并不经常发生,客观上也抑制了地炼汽油的出货,因为以往“外采”是地炼出货的一个主要途径。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主营单位此时切断了地炼借主营外采化解销售压力的渠道,已经令后者成品油销售压力陡增。
虽然地炼在终端并没有和两桶油有直接的冲突竞争,但地炼却是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重要来源。
两桶油要垄断终端就必须打击民营加油站,要打击民营加油站就要对地炼进行敲打。
目前地炼出口的路已被封死,外采也断了,地炼的未来在哪?
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主营之间以及主营和地炼都在不断交手,此次中石化这一举动一方面固然有供需失衡的原因,另一方面,似乎也不难发现打压地炼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