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史:国有化和私有化的轮回

   2018-01-22 石油设备网石油小子7820

  一、世界石油工业第一次国有化浪潮

  1.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

  以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梯特斯维尔用顿钻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有商业意义的油井为标志,世界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程。世界石油工业在它最初的60年里“太太平平”,没有国有化,也不存在私有化问题。因为在那个时期,无论美国、俄罗斯(包括阿塞拜疆)还是波兰、缅甸的石油工业规模都很小,石油产品主要限于灯用煤油,经营者全部是私人。

  19世纪80年代,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汽车先后问世,为石油开辟了新用途。进入20世纪,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汽车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的重要性更加显现,成为飞机、坦克和军舰的关键燃料。随着一些政治家开始关注石油工业,20世纪2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开始出现国有化。

  苏联是最早发生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之一。1917~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经历了三年内战。1921年,苏联开始全面实行国有化,把私人资本包括私人石油财产没收成为国家财产,形成了政府直接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石油工业。

  1922年,阿根廷创力、了世界上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YPF,揭开了拉美国家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序幕。起因是阿根廷空军司令的飞机要起飞,而外资石油公司以空军未付现金为由不给飞机加油。

  1936年,玻利维亚成为了第一个把在本国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收为国有的国家。不过当时玻利维亚的石油产量很少。

  1938年,墨西哥作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对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把所有的外国石油公司“扫地出门”,轰动一时。

  在这个时期,发达国家中也有一些国家创立了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例如意大利创立了阿吉普石油公司(Agip),法国组建了法国石油公司(CFP,即后来的道达尔,TOTAL)。美国联邦政府也曾经企图在埃克森等打入沙特阿拉伯市场时成立国家石油公司,但后因阻力太大而作罢。

  2.石油工业国有化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一个石油工业国有化的热潮。一批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道路,石油工业由政府直接管理。比较重要的事件是罗马尼亚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罗马尼亚在二战前和二战中是欧洲主要的产油国及石油出口国,而当时其石油工业由德国、美国、英荷资本所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而且发展得很快,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的国家之。

  一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包括法国、意大利、芬兰、西班牙、奥地利等,也成立了国有石油公司,建立了国家控制的民族石油工业,以打破“石油七姐妹”(埃克森、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孚、德士古、雪佛龙和海湾石油公司)的垄断和控制,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

  其中,意大利集结其国有石油企业,组成了埃尼(ENI)集团;法国在法国石油公司之外成立了埃尔夫阿奎坦(ELF Aquitane)公司。主要产油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不满“石油七姐妹”的殖民主义掠夺,以石油国有化维护本国的石油权益。其主要表现为通过斗争迫使大国际石油财团同意提高税负和利润分成比例。

  1951-1954年,伊朗的石油国有化斗争成为这一轮国有化的高潮。这场斗争后来虽然被英美国家联合镇压了下去,但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地位和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资源及石油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得到了承认。

  此外,意大利埃尼和美国阿莫科(Amoco)开创了国际商业公司同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新模式,给租让权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世界范围的石油工业国有化高潮(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针对“七姐妹”对产油国石油资源、生产、贸易、运输、炼制、销售和价格的垄断,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的高潮。阿尔及利亚1968—1971年率先接管了外国公司在阿的油气资产和股权。接着,伊拉克、伊朗也先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

  1972年l0月5日,海湾五国与国际石油公司达成了参股总协定。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团结一致,运用石油武器,通过减产、禁运、提价,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波”。欧佩克产油国乘胜前进,通过征收资产和逐步增加股份两种方式,实现了石油工业部分或全部国有化。

  之后,传统的殖民主义性质的石油租让制被废除,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霸权被摧毁,世界上75%以上的油气资源转到了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手中。国际大石油公司同国家石油公司的关系转变为互利的合作关系,产油国成为石油的主人。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成了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Canada)和日本石油公团的成立;欧洲北海海掀起了石油勘探高潮,诞生了英国国家石油公司(BNOC)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二、世界石油工业的私有化浪潮

  “物极必反”,世界石油工业的国有化高潮过去之后,继之而来的是私有化的浪潮。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迅速发展,给私营的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公司(Shel1)以很大威胁。

  代表大有产者利益的保守党1978年上台后就反工党之道而行之,大力推行私有化,口号是“政府退出企业”。它分两步“化”掉了BNOC,卖掉了政府在其中的股份,使BNOC的资产进入了BP的囊中,实现了英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彻底私有化。

  在欧洲,右翼政党通过欧共体中的政治势力,大力推动欧洲国家石油工业的私有化。20世纪90年代,法国撤出了其在埃尔夫中的绝大部分股份;意大利把它在埃尼的股份减少30%;西班牙对成立不久的雷普索尔(Repsol)实行了私有化。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政府也撤出了其在加拿大石油公司中的国家股份。

  与此同时,这一派政治力量还影响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机构以贷款为手段,力促发展中国家也搞石油工业私有化。这一次又是拉美国家走在前头,步子最大的正是世界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一一阿根廷的YPF。

  上世纪90年代末,YPF 97.49%的资本权益被西班牙的雷普索尔收购。巴西、墨西哥等国也纷纷跟进一一巴西政府减持了它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中的国有股;墨西哥则宣布出售部分石油化工资产。

  私有化的另一股“热潮”发生在“社会主义阵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几十个原苏联、东欧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叶利钦在俄罗斯进行的“改革”。这场“改革”使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被解体为十几家一体化公司,绝大部分国有资产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了少数大亨的私有资产;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度下降,1998年跌到最低谷。

  在这场私有化浪潮中,欧佩克国家“岿然不动”,中国也没有步俄罗斯的后尘。这些国家的石油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世界石油工业的第二次国有化浪潮

  世纪之交,世界石油工业体制又开始了一次大变动,出现了新一轮石油工业国有化浪潮。立志要振兴俄罗斯的普京政权,深知私有化和分散化对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危害,于是采取多种措施削弱私有石油资本,扩大国有石油资产,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在国有化进程懒了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的几乎全部上游资产。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兼并了第四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并从以壳牌为首的集团手中取得了萨哈林Ⅱ项目51%的股份,从BP秋明取得了科维克塔气田51%的股份。

  “国有化”的另一股热潮又出现在拉丁美洲。失去了国家石油公司YPF的阿根廷政府,于2004年l0月重新成立了国有石油企业一一阿根廷能源有限公司(ENARSA),由中央政府控股53%,省政府持股35%。

  在国际油价不断飚升的大背景下,2006年委内瑞拉强制改变1990—1997年签订的32个石油合作合同,要求所有外国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订新的合资合同,委国家石油公司在合资公司中所持股份不低于60%,新合资公司要缴纳30%的矿区使用费和50%的所得税。

  同年,玻利维亚要求所有在玻的外国石油公司转为以玻利维亚国家公司为主导的合营公司,石油税率从18%提高到50%;在厄瓜多尔,由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私自把40%的股权转让给加拿大一家公司,厄政府没收了其全部石油资产。厄瓜多尔国会于2006年4月19日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将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超出原销售合同价格利润的50%上缴给厄政府;同年l0月413厄瓜多尔总统又签署总统令,宣布将这上缴比例从50%提高到99%。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2006年明决定对在阿尔及利亚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征收石油暴利税,税率为盈利的5%~55%。

  四、结语

  回顾15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从私人开发资源起步,到国有化—私有化一国有化的历史进程,笔者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对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家所有,国家通过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行控制,这是历史的必然

  石油天然气不仅是世界第一能源,而且关系到世界各产油国、消费国的发展与稳定。从100年前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的发展伴随的是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控制。在石油租让地制度下'外国石油公司凭借其母国的政治势力在发展中国家取得租让地,租让面积往往覆盖整个国家,租让时间长达五六十年。在租让地上,外国公司为所欲为,每年只缴纳少得可冷的矿区使用费,就可以任意勘探开采。

  “石油七姐妹”的发展史,是一部掠夺史;而发展中产油国石油工业国有化的过程,就是一场摧毁石油租让权制度的革命,是一部争取石油天然气领域经济独立,维护国家、民族权益的斗争史。

  面对“石油七姐妹”控制整个世界石油市场包括欧洲、北美、日本国内市场的格局,许多发达国家也建立起自己的国有石油公司,目的就是打破外国石油公司对本国资源和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保障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场控制反控制的斗争。

  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实行俄罗斯石油工业私有化,肥了少数大亨,苦了国家和民族;而21世纪初普京推行石油工业国有化,强了国家,富了人民,深得民心。俄罗斯石油工业从私有化到国有化的进程,意义重大。

  如今坚持石油工业国有化仍是一个大趋势。产油国将继续通过国家石油公司来保持和加强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国家石油公司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维护国家石油权益、支持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政治、经济、社会责任是不可替代的。

  2.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斗争影响石油工业国有化与私有化

  在政党政治斗争下,执政党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而是本届政府的“业绩”,以便赢得下一届选举。例如,当年阿根廷卖掉YPF,就使当届政府利用出售公司的近百亿美元渡过了经济困境。右翼政党更多地代表大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往往主张政府不要介入企业。

  1973年石油危机时,英国首相亲自找大石油公司BP和Shell的董事长谈话,要求在危急时刻确保英国的石油供应。这两位董事长以只对股东负责为由拒绝了政府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国国家石油公司都在保障本国石油供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证明了国家石油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3.政府减持国有股但保留控制权,不等于削弱国家石油公司

  许多国家实行石油工业私有化并不是卖掉或削弱国家石油公司,而是对国家石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政府减持国有股,但保留控制权或保留政府作为第一大股东;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将政企分开,让石油公司去做公司的事隋,把发放许可证、对外资监管等行政性职能交给政府部门。

  政府股份的减少,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改善融资环境,减少政府对公司的直接干预,从而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并不改变国家石油公司的性质。挪威、巴西、马来西亚的国家石油公司都是成功的改革者,它们成为世界舞台上生机勃勃、高效率、高效益的石油公司。

  借鉴别国经验,我国对三大石油公司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并没有削弱国家对石油工业的控制,其方向是正确的。现在看来,步子还可以再大—些。国家石油公司不等于国家掌握loo%控股权,国家控股50%~60%、保持控股地位就可以了。不过,在国有股减持的时候,对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定要有晗当的评估,要吸取俄罗斯的教训,切忌廉价地把国家资产转化成私人财产。

  4.要从历史角度看石油工业的垄断

  现在有一种误解,似乎存在国家石油公司就代表了石油工业的垄断;是垄断,就要反对。本文不专门讨论石油工业的垄断问题,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讲,有几点要明确。

  (1)不能以一般产业的反垄断观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

  石油工业不仅是资源性产业,而且对产油国来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本身还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投资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因此,石油工业需要规模大、实力强、集约化程度高、上下游一体化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公司主导经营。不应用一般产业(尤其是消费品生产产业)的反垄断观来对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

  (2)垄断与反垄断观要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使人们对垄断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工业集约化现象值得重视:欧盟支持美国雪佛龙对德士古的兼并,支持BP兼并美国的Amoco和Arco,支持法国两大国有公司Total与Elf的合并乃至兼并比利时的PetroFina;挪威的Hydro兼并Saga,而后由Statoil兼并Hydro,使挪威的“三分天下”变成Statoil-Hydro的“一统天下”。

  此时,“反垄断”并没有被捉及。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石油公司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石油工业的反垄断问题也应该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要到世界大舞台上去搏击,我们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反垄断”,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握紧拳头,聚集力量,将自身打造成能经受大风大浪的“超级航母”。

  (3)石油工业不同领域“私有化”程度应有所不同

  石油工业的上游是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性产业,经营的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唯有国家石油公司能代表国家同外国公司合作。但是,上游也有竞争。本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实行公开竞争,国家石油公司同别的石油公司一样通过投标取得许可证;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还走出国门,通过竞争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开发。

  相比之下,石油工业的下游要开放得多,尤其是石油产品的销售,允许乃至欢迎私营公司、外国公司在国内经营批发和零售,同国家石油公司竞争,在竞争中让用户得利。也有不少国家为零售市场规定了底线,确保10%~20%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国家石油公司手中,以便发挥调节、控制的作用,同时避免本国石油市场被外国石油公司所操纵。

  在纪念世界石油工业诞生150周年之际,回顾这近百年石油工业国有化—私有化一国有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维护了国家、民族的权益,意义重大;政党利益在—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股份制改造可以增强国有石油企业竞争活力;石油工业上游与下游的开放程度应有所不同;应从历史角度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集约化与下游市场的开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