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划分的。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石油工业缓慢发展,步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但是在中国整个石油发展史中,这个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虽然没有保持住中国古代油气开采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但毕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台湾苗栗油矿
中国最早的油井出现在台湾。1874年,清政府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得知苗栗县出磺坑产石油,提出将油矿实行官办。1877年3月25日,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清廷,获准后,委派唐延枢主持钻凿工作,向美国购买一部小型新式钻机,并聘请两名美国技师开始钻凿油井。1878年,在苗栗出磺坑距后垄约3英里的猫里地方,开始钻凿第一口油井,当钻凿至120米时,产出原油,这口油井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动力钻机钻凿成功的油井。第二口油井开钻后,因美国技师因合同到期回国等原因而被迫中断。
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再次就开发台湾石油资源上奏清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油矿管理机构——矿油局,派林朝栋主持苗栗油矿开发事宜。1887一1890年间,先后钻井5口,最深120米,仅一口井出油。刘铭传因资金匮乏,与英商范嘉士订立开发台湾油矿合同,遭到清廷反对。1891年刘铭传被撤职离任,矿油局被撤销,苗栗油矿的开办再次中断。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经大肆掠夺台湾的油气资源。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出磺坑、锦水、竹东、新营等地区共钻井251口,至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1913年,日本石油公司在台湾开始建立炼油厂,到四十年代,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高雄炼油厂。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的石油工业由中国国民政府接管。主要接管的单位有:台湾油矿勘探处、高雄炼油厂、台湾营业所、新竹研究所、嘉义溶剂厂等。
延长油矿
1903年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陕西省当局积极奏请试办石油矿。1904年11月,陕西巡抚曹鸿勋的奏折获得批准,拔银28.1万两为开办经费,委派延长县候补知县洪寅为总办,开始筹备延长油矿的钻采事宜。1905年光绪皇帝朱批创办延长石油官厂,聘技师、探资源、购机器、修公路,开始石油勘探。1907年2月正式成立“延长石油官厂”,并从日本购来蒸汽动力钻机,聘请日本技师在延长县西门外定井位后开钻。1907年9月6日,“延一井”喷出了墨绿色石油,日产原油2吨。“延一井”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口井工业油井。
延长石油官厂的成立和大陆第一口油井的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起了先驱作用。后人有诗赞曰: “陕北高原响钻机,地层深处探精微。自从一井成功后,滚滚油龙到处飞。”
1914年2月,北洋军阀政府当局将地方油矿一律“归为国有”,与美孚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合办油井。同年4月,成立了中美油矿事务所,此后钻井7口,收效甚微,1916年3月,中美油矿事务所撤销,合办油矿事宜遂告终结。
1934年春天,国民党政府成立陕北油矿勘探处,孙越崎任处长,购置三套钻机,加上原有两部钻机,组成一支100多人的钻井队伍,自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共钻井7口,有2口井产油。
1935年4月28目,刘志丹率领的工农红军解放延安,延长油矿由工农红军接收后,成立了新的延长石油厂。1936年1月,毛泽东视察延长石油厂,并特派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持油厂建设。
在恢复老油井生产的同时,开展了新的油井钻探,发现了七里村油田,使得陕甘宁边区照明用油和后方运输用油得到了比较充足的供应。
玉门油矿
玉门的石油矿藏,历代古籍中屡有记载。近代,中外地质界人士曾多次前来调查,并撰文向世人介绍玉门石油的土法开采情况。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玉门的石油资源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工业开发。
抗日战争爆发不到一年,我国沿海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石油进口通道几乎断绝,抗日大后方发生了严重的油荒,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翁文灏、钱昌照等爱国人士的奔走斡旋下,国民政府决定勘探开发玉门的石油资源,并于1938年6月组建了甘肃油矿筹备处。是年冬,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友们怀着开发石油、支援抗战的坚定信念来到冰天雪地的老君庙旁,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勘探,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支持下,次年8月,玉门油矿的第一口油井正式投产。
玉门油矿,从1939年开始钻探,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共钻井26口,生产原油22SOl3吨,同时还建设了一批炼油装置,生产石油产品。玉门油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矿,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工艺比较先进,被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独山子油矿
1907年“延一井”出油的消息传到新疆后,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大力主张开办新疆的石油矿。1909年新疆地方当局筹措纹银30万两,购进俄国挖油机和提油机,聘请俄国工程师在独山子开挖油井,打了一口20多米的浅井“油气蒸腾,直涌而出”。
1936-1943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联合开采独山子油矿,其间,共钻井33口,1942年,原油产量达6900多吨。新疆当局推行反苏反共政策之后,苏方于1943年撤走钻机和人员,封闭油井,致使生产陷于停顿。1944年甘肃油矿局接办独山子油矿,修复部分油井,但不到一年再次停产。直到1949年新疆解放,独山子油矿一直处于土法开采的状态。
四川油矿
四川的近代石油工业,在初期只是对老式顿钻钻凿油、气井和采集油、气、卤的机具进行了改造。1915年,在自流井大坟包地区,已有了使用蒸汽机代替牛车钻井和汲卤;1924年自流井商人李敬才购买英商制造的蒸汽动力钻机一台,聘请美国工程师钻井成功一口427米的天然气井,标志着四川近代石油工业的产生。
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四川油矿勘探处,在巴县石油沟开钻第一口探井,于1939年11月获得工业性天然气流。抗战期间,四川油矿勘探处先后在巴县石油沟、江油海棠铺、威远、隆昌圣灯山等四个构造上打了探井,除巴县石油沟和隆昌圣灯山的两口井产天然气外,其余均未获得工业价值的油气流。(原载《石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