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之一,奥利拉克斯走过的道路曲折艰辛,未来的石油之路将如何走,仍令人充满疑窦。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位于阿普歇伦半岛南部,人口200多万,是里海第一大城市。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海底成为闻名世界的产油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奥利拉克斯(Oily Rocks),这个名满天下的近海石油开发地,正是位于阿普歇龙群岛的东南部,是巴库油田的一部分。它还有个名字叫“纳弗特达施拉里”(Neft Dashlari)。
里海黑金的前生
奥利拉克斯(Oil Rocks)就像是漂浮在里海上的一颗珍珠,距离海岸仅45km。来这里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从巴库出发,你需要乘3个半小时的船才能到,也可以在巴库或阿尔焦母岛乘直升机过来。如果你赶时间,不妨看看塞瑞布罗夫斯基(Serebrovsky)的油田设施,它是奥利拉克斯的一个缩影。乘巴士经过一条人工堤坝,就能看到它了——一个向着海中央一直延伸出好几千米的水上油田平台,距离巴库有120公里的路程。
著名的游历家马可波罗可以说是最早向世人宣传巴库石油的人:“在靠近格鲁吉亚边缘的地方,有一口神奇的泉,它汩汩地冒着油,这些油足以承载100艘船只。这里的油很怪,它不能吃,但却是很好的燃料,还可以作为药膏治疗人畜身上的瘙痒和疮痂。人们从很远的地方来此取油,因为临近地区都没有如此好用的燃油。”有据可考的石油交易最早发生在三四世纪。关于阿普歇龙半岛的石油生产情况,我们可以在很多阿拉伯和波斯作者的手稿中看出端倪。
1806年,俄罗斯帝国占据了巴库地区,继而垄断了原油的开采权。随后石油开采特权就被授予私人,从而形成了奥土库支那(otkupchina)租借制度。在那些年代,炼油术是极其原始的,开采以人工钻井为主,所采掘的深度非常有限,其生产能力可想而知,同时亦有具体数字可以佐证。根据里海议会国土资产部1842年的数据资料,阿普歇龙地区当时有大约136口油井,可日产64桶左右的原油。这些原油多输往波斯,用于照明和药用。
真正的工业采油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1年,米尔诺耶夫(Mirzoyev)这个取得石油开采特权的大亨,修建了第一个木制结构的石油钻井架,但钻探技术仍然十分原始,主要利用平衡杆和人工泵。开采也随心所欲,毫无计划。70年代早期,原来的特权授予制度(奥土库支那租借制度)土崩瓦解。1872年,这片蕴藉着石油的土地被公开拍卖给当地和俄国出生的投资者。
诞生的传奇之夜
1947年之后,奥利拉克斯一度被视为苏联野心勃勃的标志,而前苏联也为之付出了不少心血。
二战之后,现有地区的石油开采趋于下降,这主要是由过度开采和投入不足所导致。于是近海勘探成为人们心中更具潜力的新发现。这一时期,新勘探方法付诸实施,而处于科学尖端的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则成为这一革命的领军人物。
1945年,石油工程专家奥陆杰夫(Orujev)和萨法洛夫(Safarov)提出了一种用于近海海底的桶形轴环式结构。这一结构能够保证石油钻塔在任何海域很快的修建起来。1947年,一群石油人架构起了连接式井架和处理装置,成功实践了栈架结构。各产区的通讯都通过栈架桥来设置和传输。栈架平均高出海平面5到7米,栈桥堤道宽度大约3.5米。1948年,栈架结构和其他堤道开始在佩拉安拉岛(Pirallahi)和奥利拉克斯(Oil Rocks)崛地而起。
在奥利拉克斯,海底深度从10米到25米不等,但油床部分却可达60米深。1945年,伴随着地质勘测、井架钻探、地震探测和初步钻井,石油勘探正式开始。1949年8月24日,奥利拉克斯的第一个近海钻井终于在堤道成功建成后出现在人们眼前。1949年11月7日的晚上是个传奇之夜。在高耸于海上的栈架桥上,没人能睡得着。如果他们计算正确,那么这将是众人期待的颇具历史意义的夜晚。数年辛苦的结晶将在阿塞拜疆海滨见证石油从海底冒出的激动时刻。
良夜未负人心,传奇果真出现了。石油从里海深处1100米的地方喷涌而出,1号井口探测出可日产700桶的原油。当这黑色浓稠的油泉连续不断地流出,人们都无法控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每个人迫不及待地去感受它,伸出他们的手,将这黑液涂遍手臂与脸颊,用拥抱和尖叫庆贺这份喜悦和他们辛苦工作的成功。
第一支勘探队的成员常常久久地回味发生在50多年之前的那个夜晚。这支勘探由地理学家阿里耶夫上将和勘探公司副总裁萨法洛夫领导,他们有着确定具体钻探点的决断权。有时,奥利拉克斯被称为“七船之岛”,因为在筹建这座桥头堡时,七艘弃置的轮船沉溺在海底充当了堤道的坚固基石。1950年,奥利拉克斯的石油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次年的二月,第一艘满载的油轮驶离此地。1953年,为了平衡储油池的压力,实施了注水法。几乎所有的有利可图的地点如今都得到了开发利用,尽管已经开发了半个多世纪,但它们如今仍以日产15000桶原油的速度生产着。
1986年,修建了一个燃气涡轮处理站,用以处理从油井萃取的废气。这个处理站同时为奥利拉克斯和深海平台古奈什里产地服务。这个处理站最终实现了自动化发电,并成功运作了11年之久。如此一来,奥利拉克斯的运转再无断电的威胁。
输油管时代的来临
撒比特•奥陆杰夫(Sabit Orujov)为奥利拉克斯摆脱油轮,实现管道运输原油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依赖船只运输原油一直都是奥利拉克斯最为薄弱的环节。里海上骤风急浪常常有之,更甚者会掀起强烈的飓风,油轮往往会因而耽误工作。这些危险还会导致部分井口无法作业。在奥陆杰夫的促动下,1979年到1983年从奥利拉克斯到杜班迪(Dubandi)成功铺设了输油管道,从而摆脱了依赖油轮的日子。
1991年,赢得独立后的阿塞拜疆急需吸引大量可用的外资。20个产品分成合同(PSA合同)框架协议的实施是阿塞拜疆政府石油政策的主要部分,第一个签署的协议即是关于“阿泽里-齐格拉-古奈什里”(简称ACG)油田基地的合同。随着众多外资的引入,如何输送出原油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998年达成的共识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协议,将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之间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简称BTC)输油管道以方便将里海原油输出到地中海各国。长度上,它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输油管道。
修建这条管线的意义在于:东欧的原油能够送往西欧,减少欧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改变了前苏联对阿塞拜疆管输石油出口控制的旧格局;里海被认为是世界第三大油气储集区,从发展上看意义尤为重大。
不断刷新的记录
石油工业极大的推动了巴库兴起为现代城市。19世纪末成为外高加索工业中心和石油基地,有22大炼油基地,其他工业多与石油有关。1991年8月成为独立后阿塞拜疆的首都。
近来,阿塞拜疆日产石油80万桶,而这些数字正在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到2008年将是一个历史巅峰,日产原油可达120万桶,同时日产天然气也将达同等水准。阿塞拜疆是石油工业的生源地,其历史也紧紧地与石油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将再次跻身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
而不断建设起来的奥利拉克斯也完全是一座繁荣的海上市镇:它填海而起,有200公里长的街道,长居里海岸边的有5000多人。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居民都过着摇摇曳曳的游离生活,一个星期呆在奥利拉克斯,一个星期又回到海岸上的老家。高耸的公寓大楼、奶香四溢的面包店、电影院、花园、学校……这里一样也不缺。1999年,詹姆斯•邦德系列动作片《纵横天下》正是在此地取景。
然而这些设施如今却因年久失修,很多街道已淹没于海水之下。某些工人宿舍楼也被淹没,水平线甚至已经升到了二楼窗户那么高。奥利拉克斯整体装置的600口油井,如今有三分之一已无法出油或难以达标,但机器还在转,工作还在继续,只是再也不见任何有价值的投入与再投入。
如今,摆在奥利拉克斯眼前最大的难题之一还有不断升高的海平面。不断上涨的水面正在淹没电站。最近有一项决议,将会在高于旧设施的地方建一个新的电站。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议,因为阿塞拜疆65%的石油产量出自奥利拉克斯和古奈什里。一年又一年,仅从奥利拉克斯萃取的石油就有一亿五百八十万吨。
这里滚滚而出的“黑金”为巴库乃至阿塞拜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城市因油而繁荣,焕发出来了青春;国家因油而强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已完全摆脱了刚独立时的低谷和窘迫。然而也带了无尽的纷争。
里海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里海石油的开发前景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国际因素等。
“谁控制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谁就会掌握极大的经济权力,而这毫无疑问会改变权力平衡。”华盛顿安全政策中心分析师阿列克谢耶夫说,里海这个能源储量丰富地区的未来发展,可能会改变世界的权力平衡。
曾有人不无感慨地说,奥利拉克斯是一个放飞传奇和现实之梦的地方。在此,激情与浪漫、英雄主义与平实真挚都可以在人们的心中谱出和谐而美妙的天籁之音。当然,越美好的东西就越脆弱,奥利拉克斯未来的石油之路将如何走,仍令人充满疑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