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二战中的诱导性力量

   2018-01-22 石油设备网石油小子5450

  1929年爆发的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时间长、地域广、多病并发、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科%以上,各国失业率在30%一50%之间,造成的物质损失达25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170亿美元的损失还要多出80亿美元。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各国为了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竞相争夺国外市场,展开了空前的倾销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德、日两国或因国内市场狭小,而国外市场又受美、英、法控制,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它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决心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由日德两个法西斯先后拉开了二战的序幕。二战是逞凶、逞奸、逞谋、逞奇,一个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的人性舞台;是斗强、斗勇、斗狠、斗智,一幅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研究二战的文献浩瀚,本文从一个尚未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角度—二战与石油资源的关系,来研究二战的成因,以期对当今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有可能引发新的战争提供预警。二战中著名苏德大战与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其他一些战役几乎都同石油有关:

  一、为了取得罗马尼亚和苏联高加索的石油资源,爆发苏德大战1939年8月23日二战爆发前夕,德苏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得到苏联中立的保证后,放胆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分北、西、南三路进逼华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包括一个《秘密附属议定书》,德国答应东南欧属苏联的势力范围。

  石油供应匮乏的条件下,一些国家开始使用燃煤,甚至是燃木材的蒸汽动力的汽车

  苏联在未通知德国的情况下,于1940年4月24日对罗马尼亚提出了最后通碟,要求立即归还比萨拉比亚,割让北布科维纳。苏联限定罗马尼亚政府24小时内务必作出答复。罗马尼亚一屈服,苏军便立即从空中和陆上蜂拥而入。这对希特勒而言,简直无异于打了他一个不声不响的重重的耳光:一战后德国石油依赖罗马尼亚,二战所需要的石油很大部分也来自罗马尼亚,其余不足部分通过战争中占领其他油田来解决。当年德国对罗的石油依赖量达到94%。

  不过罗马尼亚的石油并不安全,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不断面临驻比萨拉比亚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联轰炸机威胁。苏德战争打响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就遭到从克里米亚半岛奥德萨起飞(直线距离约40公里)的苏联轰炸机95次轰炸。在当时德国海外石油来源已被切断的情况下,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油田视为主要油源的,而俄国却逼近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希特勒对这一危险愈加感到惴惴不安。7月29日,希特勒曾对他推行侵略政策的最亲密的顾问之一约德尔说,如果俄国占领罗马尼亚油田,那就有可能不得不同俄国作战。希特勒极需罗马尼亚的石油,于是积极扶持反苏的安东尼斯库上台,在罗马尼亚建立亲德的军事独裁制度。

  1940年10月,德军进驻罗马尼亚后,苏联的黑海出口受到严重威胁。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相继加人德、意、日军事同盟,大大加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南翼力量。至于西班牙、瑞典、土耳其等国,形式上虽然保持中立,但实际上都站在亲德反苏的立场上。总之,法西斯德国在人侵苏联前夕已形成了很有利的战略态势。波兰灭亡后,德苏之间的、“缓冲地带”业已消失。被德军占领的那部分波兰领土,成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军队集结地区。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后,不仅改善了对西欧作战的战略态势,同时也有了东侵苏联的跳板。荷、比、卢、法投降,英国退守英伦三岛,使希特勒基本上消除了东进的后顾之忧。至1941年4月初法西斯占领了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后,最后完成了对苏联西部月牙形的包围。1941年3月,德国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德国石油储备估计将在10月份耗尽。如果未来陷人消耗战,缓解石油压力的惟一办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石油。因此,必须迅速夺取并利用高加索油田,至少应占领迈科普和格罗兹罗。同时,必须在敌方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包括运输工具,才能保证一个月内恢复生产,完成运输还要一个月。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1941年9月1日后的作战和国内经济将面临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1941年4月22日,星期天,凌晨3时,法西斯德国出动约200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4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域。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公里宽的正面,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当时斯大林估计,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穿过鸟克兰夺取高加索的石油。

  19世纪末,里海之滨的巴库发现大油田,产量最高曾接近苏联总产量的80%,英国战争经济部估计其800口油井1941年产量高达240万吨,比伊朗伊拉克、罗马尼亚、墨西哥及荷属东印度(印尼)的总和还多。8月初,希特勒踌躇满志,欣喜若狂,以为胜利在望了。对高级将领大讲战争经济学,认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对德苏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张加强南路兵力,攻下基辅,占领克里米亚。希特勒没有如愿。直到1942年4月1日希特勒仍说: “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一年以后的1942年7月23日希特勒签署的第45号作战指令中,还命令德军占领高加索地区的迈科普—格罗兹尼油田。

  二、美国切断对日石油供应,日本大劫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利鼓舞了日本法西斯分子。

  1941年4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7月28日、29日两天,日本坂田中将率领的第25军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登陆,并按原定计划“和平进驻”完毕。这一行动大大刺激了美国。8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实行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除棉花以外)。日本近卫首相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日本是一个石油进口国,二战前,它一直从美国进口石油,由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美国一旦采取诸如断绝石油供应这样的政策,日本就必然失去石油供应来源;而日本的储藏量即使多估计也不能使用两年。面对这种困境,日本陆海军高级将领已迫不及待了。他们要求政府下决心对美国宣战。1941年12月8日凌晨1时(东京时间),突然袭击珍珠港的战斗序幕终于拉开了,从此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涉油的其他一些战役

  1、日军铁蹄急速南下,相继夺取巨港油田和安羌油田珍珠港上空硝烟滚滚之际,正是日军铁蹄急速南下践踏之时。日军统帅部将南下作战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迅速攻占菲律宾与马来亚;二是进军荷属东印度,实施爪哇作战;三是巩固占领地区,相继进行缅甸作战。

  这三步也都是同石油有关的。打开世界地图便可以对日本的意图看得非常清楚。荷属东印度是日军与英美荷盟国争夺的主要战场。荷属东印度有丰富的石油,为了不让荷印当局破坏石油设施,日军急于迅速占领荷属东印度。

  1942年1月24日,日本第14军的坂口支队占领了婆罗洲南部的巴厘巴板。第14军的东方支队于1月13日占领了安坟岛, 2月20日攻陷帝坟岛,从而从东面完成了对爪哇岛的包围。

  1942年2月巧日,日军第14军的第38师团攻陷新加坡,从西面完成了对爪哇岛的包围。同日,日军一支伞兵部队占领了苏门答腊的油田—巨港。缅甸是通向中国和太平洋的西大门,是日军南进的另一个猎取的重要目标。日军进攻缅甸的作战计划是: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惟一交通线—滇缅公路,断绝英美石油等战略物资的通道,孤立中国,以促使中日战争的早日结束,伺机进犯印度,以便和德国在中东会师。1941年12月中旬,日军第巧军先遣队进人丹那沙林,出袭了三个机场,切断了缅甸至马来亚的通道,阻止了英军对马来亚的支援。1月24日,日军越过泰国向缅甸重镇毛淡棉发动进攻,31日占领了毛淡棉。接着,日军兵分两路北进。3月8日,西路日军占领仰光。4月初,东路日军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向缅甸重镇曼德勒进攻,企图切断滇缅公路。4月中旬,日军首先击溃了防守曼德勒以南的4万英军,夺取了安羌油田。

  2、北非由于东接石油宝库西亚,因而也成为二战战场

  位处地中海南岸的北非,由东到西排开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5国,仅西部沿海狭地和尼罗河三角洲为绿洲良田,其余均为茫茫热带沙漠。此地地广人稀,南联非洲内陆,北与欧洲隔海相望,东接石油宝库西亚,西临烟波浩渺的大西洋。既是地中海航线南岸的桥头堡,又是联结西亚和大西洋的陆地中介,故素为兵家所力争。

  自19世纪起,欧洲列强纷至沓来。英国拿下埃及,法国占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意大利得利比亚。欧战爆发后,北非亦成战场。1940年4月,早就对英法北非殖民地垂涎三尺的墨索里尼,眼见法国沦陷,英国自身难保,遂趁火打劫,向英法宣战,挥师25万,从利比亚杀向埃及。墨索里尼被打得头破血流,希特勒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希特勒遂匆匆派德军后起之秀隆美尔中将率领两万人马赶赴北非。北非东部的战火总共燃烧了两年零9个月。在此期间,这里一直杀声不断、战尘滚滚。到了1942年初冬,东面战事也进人高潮,一时间,整个北非、法国都陷入纷乱的战火中。

  3、1942年德国潜艇打油船和油田潜艇的发明,给德国海军注入了生机。战前无人一顾的潜艇在二次大战中大显神威。在一片潜艇无用的议论声中,只有一个人坚信潜艇是德国海军的发展方向。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希特勒继承人的德国海军总司令的卡尔·邓尼茨。美国参战后,邓尼茨就把所有能动用的潜艇都派到美国东海岸。因为目标太多,德国潜艇只挑油船用鱼雷打,人夜后浮上水面,用火炮把一艘艘满载汽油、柴油从美国开往英国的油船打成火炬。邓尼茨还把潜艇派往加勒比海。这里是委内瑞拉油田到美国的黄金水道,油船往来如梭。德国潜艇很快就把加勒比海变成“潜艇乐园” , 一时弄得英国战争用的燃油告急。

  4、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无力进行长期战争

  1945年5、4月间,经外交途径商定,美英俄三国首脑会议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召开。商讨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意大利及其欧洲仆从国,以及对日本作战等等。

  1945年7月24日晚9时20分发表《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一份敦促投降书,对于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实,这时,日本已无力再进行长期战争了。自盟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硫黄岛和冲绳之后,日本与南方占领地的海上交通已被截断,无法再得到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尤其是战略物资石油等。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战略,即用战争去掠夺资源来维持和扩大战争。现在南方资源已无法得到,所以也就难为无米之炊了。到日本无条件投降还剩一个多月时间了。

  5、苏联要美国答应有了石油等物资的供应,就对日本开战

  早在德黑兰会议上( 1943年1一12月),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就达成协议,美英军队于194年春天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答应,一旦德国最后垮台,苏联就把增援部队调到远东,与盟国共同打击日本。1944年10月,德国人败局已定,美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斯大林答复如果美国肯帮助增加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物资供应,10月17日,斯大林交给美国人一份清单,载明苏联军队为进行拟议中的对日作战所需要的物资:一支由150万军队、300辆坦克、7.5万辆机动车和500架飞机所组成的兵力所需要的20.4万吨燃料油等其他物资。美国人做出了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80%的货物。于是在8月8日夜间,苏联百万雄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强大攻势,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在广阔的战线同时突人中苏国界,击溃日军的边防部队,进入内蒙古和中国东北。中国军队对日展开了全面反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代表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