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石油工业崛起的转折时刻,有一支在钢轨上流动的“轻骑兵”立下了赫赫丰功,他们是隶属于水电部序列的列车发电站。在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石油会战年代,曾为玉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输送出强大的电能。尽管这支担负国家应急供电任务的特殊团队已经消失了30余年,但是一连串解燃眉之急的列车电站编号却载入了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史册,被永远的铭记。
一
1960年春天,在滨州铁路线四等小站萨尔图掀起了松辽石油大会战的第一轮高潮,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基地建设大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决心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然而,面对亘古荒凉的一片草原,没有大规模工业建设所必需的电网,石油工业部向电力工业部紧急求援。
当年6月,一列由7节车厢组成的特种发电列车日夜兼程,开到了萨尔图火车站东道口处刚刚扩建铺轨的铁路支线,这是电力工业部列车电业局派来支援松辽石油会战的第34号列车发电站。这列专门执行重大工程紧急送电任务的车载电站,承载着我国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2500千瓦功率的蒸汽轮机发电机组,两节燃煤锅炉,两节水处理装置、汽轮机和发电机各占一节,还有一节是操控人员的公务车。
时任松辽石油会战总指挥的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第一时间来到东道口铁路线,慰问远道而来的34号发电列车全体职工,勉励他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安装、调试好发电机组,为已经启动的大会战提供急需的电能。非专业人士很难知道34号列车电站的全体人员怎样克服旅途疲劳,全力以赴保障发电的详情。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在回忆录里赞扬他们:“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搞好安装和准备工作,开始正常发电。”激动和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大庆石油会战史》第243页记载了那个令人无比兴奋的日子:“1960年6月25日,第一台列车电站——34号列车电站正式供电。”
1960年夏天的萨尔图火车站东道口,还敷设一条专门为34号列车电站输送煤炭的铁路专用线,一时间炉火熊熊,蒸汽缭绕,列车上发出的电力保障了松辽石油会战第一阶段的建设工程如期开工,东油库建设工地的储油罐拔地而起,外运原油的铁路装车栈桥灯火通明,铺设各种管线的电焊弧光遮蔽了夜空的繁星。在国家电网还没有架设到大庆油田之前,最先到达萨尔图的34号列车电站一花独放,为中国石油工业由弱转强输入了一跃而起的能量。
二
列车发电不同于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站,尽管机动灵活,但是发电功率受限,并且设备还不能长期连续运转,因此发电列车只能短时间应急供电,长久的电力需求还得靠火力发电站和电网来解决。但是,大庆石油会战进展的速度太快,固定电源的建设一时还跟不上油田开发的脚步。1961年5月9日,同样是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2500千瓦36号列车电站开到了萨尔图火车站,接替需要检修的34号列车电站维持临时供电。
1962年,大庆油田经过生产试验区一年多的开发试验,确定了横切割早期内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争取长期高产稳产的开发方针,编制了146平方公里含油面积的实施方案,开始启动大功率的注水泵向油层注水。陡然增加的电力需求令34和36号列车电站不堪重负,这时候电力工业部又增派了31号和32号列车电站开到了萨尔图火车站东道口的支线上。
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的31号和32号列车电站,承载着我国从瑞士进口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功率各为6000千瓦,是当时装备最先进、国内发电能力最强的列车发电机组。但是与燃煤发电的34号列车相比,这两组列车电站必须吃细粮,没有柴油或者天然气做燃料,燃气轮机无法平稳运转。
由于炼油厂刚刚开工建设,一时半会儿生产不出足够的柴油来供给发电列车。虽说置身大油田却指望不上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天然气,当时投产的生产试验区采用简易的单管开口集油流程无法密闭集气。唯一可行性的办法就是让洋机组设法改吃粗粮,否则31号和32号发电列车发挥不了作用。
时任大庆油田水机电总工程师史久光,会同列车电站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如何用原油做燃料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的高难课题。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协助下勇闯禁区,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用原油替代柴油和天然气仍能让燃气轮机安全运行的办法。使两列进口的洋机组吃粗粮,干重活,担负起为各注水站、转油站、油库、总机械厂等关键要害部门输送电力的重大使命。
31号、32号、34号、36号四组列车发电站会师萨尔图,并网发电的场面蔚为壮观。有了充足的电力保证,松辽石油会战再掀高潮,钻机如林南进北拓,管网泵站遍地开花,三年拿下大油田不再是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传世佳话。
三
从1960年到1964年,在松辽石油会战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电力工业部支援的四组列车发电站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列电人与石油人携手并肩,一同践行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也要上”的铮铮誓言,历史性的功绩成为备受石油界高层领导人赞誉的美谈。
调离石油工业部,后来担任国家计划委员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每每回想起波澜壮阔的松辽石油会战,曾多次颇有感触地说:“大庆没有它(指发电列车),就没有今天发展的这么快”。在回忆录里他还深情地写道:“其中31号列车电站在大庆工作了12年。”据说因为余秋里副总理的这番褒奖,致使水利电力部对列车电业局的裁撤延缓了10年。
随着电力建设事业覆盖全国性的快速发展,不再需要在钢轨上流动的列车电站应急供电,最终拥有62列电站列车、2艘船舶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0余万千瓦、职工总数8000余人的列车电业局,满载荣誉,终结使命,于1982年退出了历史舞台。
曾经驰骋祖国大地,所到之处堪当大任的电力野战军,为国家的建设和抢险救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对石油事业的历次支援仅是昨日辉煌的一页华章。列车电站虽然在轨道上消失了,但是功不可没的业绩并没有凋零,所有列车电站到过的地方都繁花盛开,万紫千红。(文/宫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