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刺痛了英国和法国。它们不仅失去了运河的殖民利益,而且失去了对这条黄金通道的控制权。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而其国内基本上不生产石油。它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而且主要依靠苏伊士运河运输。英国石油公司和法国石油公司这两家大石油公司几乎全部来自中东,全部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英国、法国两国去。
英国、法国两国勾结以色列对埃及发动战争,造成苏伊士运河关闭。这就是苏伊士运河危机。
运河堵塞了,这条石油的黄金通道中断线了,西欧的石油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要增加5500海里(1海里=1852米)。为此需要巨大的油轮,而后来日本制造出了30万吨的油轮。这无疑是苏伊士运河事件意外催生出来的。叙利亚切断了伊拉克石油公司输往地中海的管道;沙特阿拉伯对英国、法国两国实行了石油禁运;科威特的供油系统停止了运行。西欧其他国家对此表示不满。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动力石油武器,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尝到石油禁运的滋味。
这次石油危机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受到重创的日本,加快了本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同时也使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对自身的制约性,它们开始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种意识得到广泛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