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成品油和合成材料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石油资源不足的情况逐渐显露,缺口日益增大。特别是1985年以后,成品油供不应求的状况继续发展,而国内许多炼化企业和装置因原油不足而“吃不饱、开不好”,不能发挥最佳效益,因此,原油资源问题已逐渐成为炼油和石油化工发展的重大制约条件。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石化总公司首任总经理陈锦华在1983年7月首次直属企业经理(厂长)会议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借助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以加快我们的发展,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以提高我们的效益,应该成为我们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针。”按照这一方针,一些沿海、沿(长)江炼油企业开始在国家计划之外,通过多种渠道,采用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少量加工进口原油。
1987年12月,中国石化总公司进下指出:要在继续依靠国风资源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利用进口原油加工、保证生产持续增长的新路子。这一思路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从此开始了较大规模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石油资源,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化工的探索过程。1996年以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社会对油品和石化产品需求旺盛。进口原油加工以平均每年1000万吨的数量增加,到1997年中国石化总公司进口原油达到3546.97万吨,占当年原油加工量的23.1%。进口原油加工的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油品的需求。与直接大量进口成品油相比,其经济意义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