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富油凹陷的不老传奇

   2018-01-22 石油设备网石油小子4890

杨娜制图

  华北油田从“接力式”到“互融式”

  ——评价建产一体化提高储量动用率纪实

  截至4月17日,华北油田宁50-137井区建产近3万吨,成为产量有序接替区。这个井区的两个丛式井平台有12口井,从建设到投产仅用9个月,比以前缩短3个月。华北油田采用丛式井平台,节省建设费用近15%。这样的工作成效源于评价建产一体化聚合效应。

  近年来,华北油田开发系统针对资源品质下降、地质研究对象越发复杂、评价建产难度日益加剧的情况,在加强地质研究、深化地质认识的同时,创新实施评价建产一体化工作机制,成效显现。

  融合思维挖掘剩余油找米下锅

  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深入,华北油田不少区块已陆续进入深度开发、滚动建设阶段,所研究的对象领域大部分都是同一个老区带,工作界面、工作对象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只有融合各方思想,在更深层次上加大专业协作力度,才能以最少人员和成本投入,发现更多的储量资源。

  华北油田早期发现的复式油气聚集带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样,需要反复实践和认识,才能不断逼近地下客观实际。近几年,华北油田开发系统针对实际情况,创新提出评价建产要由以往的接力式转变为交叉融合式,实施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开发工作上水平。

  思路决定出路。华北油田打破原有滚动扩边的评价建产方式,以“三重一整体”工作思路,整体研究、整体部署,重新开展区带构造精细解释,重新开展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研究,重建测井解释标准,开展油层复查。这个思路解除了砂岩构造成藏模式束缚,构建了新的岩性、复杂油气藏成藏模式,让看似山穷水尽的找油之路豁然开朗。其中,华北油田连续在岔北、岔中、岔南过渡带、岔北中深层和西部陡带新建产能28.5万吨。

  在老区空白带、新目标区带,利用新技术开展一口井多目标评价方法,破解油藏层系界限模糊建产难的问题,提高评价井成功率。二连地区的赛83油藏,通过评价建产一体化,部署评价井两口,通过多次侧钻对油藏的5个部位进行评价,两口井实现了5口井的作用,摸清了储量规模。

  融合速度联合协作无缝衔接

  “明确找油方向,快速评价建产是提高开发工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油田开发部负责人说。

  工作中,华北油田开发系统本着“‘不可采、不动用、不升级、不探明’不建产”的理念,在产能建产中,及时调减效益差或不落实的区块,补充新发现有利目标,实施“在评价中建产、在建产中增储”一体化工作原则,着力提高产能建设到位率,缓解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

  为推进评价建产一体化无缝衔接,在专业衔接上,实现由“分段式”向“联合协作式”转变。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地质、工程两大专业工作人员及时加强沟通,统筹考虑油藏、钻采、地面等环节及工艺技术保障。近两年,大王庄宁9井区针对井场选取难度大、投资高的问题,地质与工程相结合,优选开发方案,科学完善井网布局,采取丛式井组建产方式,实施新井30口,建产能6万吨,节省投资近60%。

  同时,加强技术攻关力度,促进评价建产一体化工作提效。华北油田与工程技术服务单位携手合作,在地震资料、储层预测、井筒工程及压裂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形成系列特色评价技术,为生产破题解困。其中,针对致密砂岩油藏产量较低的情况,引入先进的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创新提出“规模缝网+最优主缝”的缝网压裂设计思路,在蠡县斜坡带雁3井实施后,单井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融合目标资源转化有效落地

  为有效动用资源,提高储量动用率,华北油田秉承“井位成功率高、所发现资源品位好,投资使用效率就会高”这一原则,在评价建产过程中,形成与评价建产工作特点相适宜的“三化”管理模式,即工作一体化、资金集中化和考核精细化。华北油田通过不断完善评价建产工作精细考核机制,有效激励地质科研人员努力寻找优质规模储量,整体再评价所发现的新增优质探明储量,提高资源动用率。

  为将有限资金在资源动用上发挥最大效力。华北油田将评价、建产投资由开发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通过资金整合与宏观调配,部署大量具有评价意义的开发井,来解决评价投资不足的矛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增储建产任务的完成。由于储量当年发现、当年开发,老区储量动用率达到100%,确保了产量规模的稳定。记者 何宏芳

  辽河油田效益勘探规模上产 多口探井获高产油流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杨碧泓 特约记者付钰)辽河油田持续推进稀油、高凝油增储步伐,以强化中浅层和潜山、新区新领域为突破口,打响效益勘探增储上产攻坚战。今年年初至目前,辽河油田共部署探井28口,完钻10口,7口获工业油流。

  今年年初以来,辽河油田相继在陆西凹陷、青东陡坡带等稀油、高凝油油藏获得新突破,驾34井、庙45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红34井获百吨工业油流。辽河油田还以寻找优质储量为突破口,以西部凹陷大洼—海外河断裂带、东部凹陷长滩洼陷及周边、大民屯凹陷西部陡坡带为重点,精细勘探部署研究,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

  突出中浅层岩性和潜山勘探,是油田实现效益勘探、适应低成本发展战略重要的探索方向。科研人员主攻中浅层,去年部署探井8口,其中牛100、牛101等多口探井获得优质工业油流,牛101井压裂后日产油91.2立方米。针对东部凹陷长滩洼陷及周边的中浅层构造油藏勘探潜力较大的实际,技术人员组织好新完钻井的试油工作,加强部署研究,规划探井4口,进一步深化油气成藏研究,落实储量规模。

  新区新领域勘探是进一步开拓油田勘探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辽辽油田将奈曼凹陷作为辽河外围盆地目前重点上产、建产区块,开展奈曼凹陷东部地质评价研究,进一步优化井位部署。同时,针对滩海重点区带有利勘探目标实施评价优选,以海南洼陷周边沙河街组、海月构造带及燕南潜山为目标,规划探井两口,寻求油气勘探新发现。

  大港油田四个创新解“三难” 增加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刘英)大港油田遵循“科学、规模、效益勘探”总基调,围绕主战区、接替区和潜力区,深化增储建产一体化,截至目前,油气产量超线运行,生产原油115.8万吨,天然气1.48亿立方米。

  大港油田已开发50余年,开采成本上升,“三难”问题凸显:勘探井位难定、新增储量难动、投资成本难控,亟须在老区内寻找新资源,增加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

  2016年,大港油田确定了“不可动不探明,无效益不升级”的目标,实现“四个创新”。在观念创新上,大港油田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把勘探思路转变为“层次部署、规模发现、效益评价、快速建产”。

  在理论创新上,大港油田深化斜坡成藏条件研究,构建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成藏模式,丰富和完善富油凹陷斜坡区油气藏理论体系;明确了高、中、低不同斜坡部位发育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初步建立了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在技术创新上,坚持新层系突破优先、中浅层发现优先、效益建产优先,大力应用叠前深度偏移、层序地层学、成像测井、核磁测井等新技术。港北潜山、板桥斜坡等勘探获得重要突破。

  在管理创新上,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形成低油价下成熟探区增储建产一体化模式。大港油田建立了一个专业相近、目标相同、管理相通的大勘探体系,实现了部署共同决策、设计共同优化、井位共同研究、施工共同组织、投资共同分担,加快勘探开发节奏,缩短储产转换周期,降低了整体投资成本,钻井成本比计划下降9%,储量动用率达90%。

  专家视点:立足盲区,精细勘探,推动老油区持续增储稳产

  渤海湾盆地作为我国最大产油盆地,主体是由多凸多凹相间排列组成的新生代典型复杂断陷盆地。构造与沉积充填经历古近纪裂陷期与新近纪坳陷期两大时期,构造演化的旋回性、分区性及沉积与沉降中心的迁移性导致了不同凹陷在生储盖岩系的发育和主力含油气层系的差异性。总体来看,盆地从层系上讲,太古界至新近系均有油气聚集,由老至新形成“新生古储”“自生自储”“古生新储”3套成油组合。从平面分布来讲,富油气凹陷和凸起是石油集中分布的主要场所,并且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探明的油气也越来越富集。

  上世纪60年代盆地勘探开发拉开序幕以来,我国石油地质与勘探工作者不断探索,分别形成了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及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等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思路由“定凹选带”、区带整体解剖和滚动勘探向精细勘探转变,勘探对象由凹中隆、各类正向二级构造带转向负向单元中所赋存的各类隐蔽圈闭和区带转变。通过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水平井钻井、酸化压裂等新技术,推动了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储量与产量增长高峰期,形成了潜山内幕、古近系天然气、斜坡岩性地层、中浅层复杂构造等多领域的油气勘探形势。

  渤海湾盆地尤其是陆上目前呈现勘探程度高、发现成本高、资源品质差的趋势,低渗、特低渗储量占比增加,勘探深度增大、勘探目标更隐蔽,对勘探技术要求更高,勘探发现成本也在上升。针对薄层及中深层目标识别难度大、低渗透储层产能较低等特点,进行地震与井筒技术攻关,发展了复杂地质目标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储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及精细井筒关键技术等精细勘探配套技术系列,形成了高密集空间采样地震采集技术、复杂目标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复杂油气藏高精度地震描述技术、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深度酸压技术等核心技术,为盆地油气储量不断发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需要我们立足富油凹陷认识、技术和资料3个盲区,精细研究,重新认识。一是不断创新地质认识,持续深化湖相优质烃源岩生排烃机理、潜山内幕及斜坡岩性地层等多类型增储领域油气富集规律等认识。二是提高技术精度,开发新技术,发展完善以高精度地震、目标刻画、储层改造为核心的精细勘探配套技术。三是提高地震等资料精度,充分挖掘资料潜力,满足复杂断层成像和储层预测等需求。通过精雕细刻,不断找到新的剩余油气资源。在当前低油价形势下,既要坚持多类型领域勘探,也要重视对浅层凸起重新认识,加强富集区优选,根据各探区实际地质特征,精细勘探现实领域、规模预探接替领域、风险探索准备领域,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陆上石油资源探明率相对较高,已超过1/2,但油气剩余资源依然十分丰富。从剩余油气资源分布来看,富油气凹陷依然是剩余资源的主体,在未来一段时期,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重点依然要立足富油气凹陷,围绕复杂断块、斜坡区岩性地层及潜山内幕三大领域,不断挖掘中浅层常规剩余优质资源。同时,积极评价二类凹陷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一是加大对有利外围凹陷地震勘探部署等工作量的投入,明确有利油气地质条件,一旦突破就可以形成重要的油气接替区;二是积极准备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规律研究及潜力评价,尽管储量丰度低,开发难度高,但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

  (本期嘉宾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东部室副主任)

  (记者杨振宇采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