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特使解密:中东能源外交的惊心动魄

   2018-01-22 石油设备网石油小子2540

  “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如果不做石油的话就基础不牢。我在中东地区工作的二十多年,正好经历了那个动荡变革的大时代。”

  吴思科系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1965年至1971年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学习,197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处长、副司长、司长。2000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后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2009年至2014年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吴思科系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

  中东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吴思科见证了中国在中东地区开展能源外交的风云年代。从一件件重大事件的细节里,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197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当年就去了伊拉克,之后直接去了埃及,二十多年一直在中东地区工作。那时中东地区正处于动荡变革的大的潮流中,我经历了1973年的中东十月战争,看到了战争的环境、战后的重建和战后的谈判,见证了战争从对峙,转向用和平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正好契合了世界的大潮流: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能源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如果不做石油的话是没有基础的,特别是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短缺日趋严重,国内的石油产量到达峰值,但需求在持续地增长。我国提出要做好中东石油的大文章,必须要和中东搞好关系,推动能源合作,解决中国的能源需求,推动双边关系的良性互动。

  1996年6月,我从埃及回来当外交部亚非司司长,于当年9月在我国驻突尼斯使馆主持召开了地区使节片会,邀请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参加,向他们表明我们这些大使有强烈的能源外交合作愿望,请三大石油公司负责人来讲一讲,帮助我们对石油问题更充分的理解,告诉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2000年,我去沙特任大使,又在那里召开使节会议,也邀请了三大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就如何深入开展我国与中东产油国合作进行探讨。

  我国与中东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互有需要的,一方面,中国的公司需要走出去,中国需要能源,需要进口。另一方面,中东的动乱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但是在动乱中也有安静的地方,在某些方面,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中东地区走向稳定。此外,美国页岩气的开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出口国,对中东地区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少,中东国家转而重视中国,与我国的关系更加牢靠,他们对中国能源市场的需求并不少于我们对进口能源的需要。

  『初入中东的困局』

  如果市场分割已经基本完成,并出现了垄断寡头,后来者要想挤进这个市场是非常艰难的。

  我国与沙特于1990年正式建交,而在我国进入沙特前,美国与欧洲的大石油公司早就占据一席之地了,沙特与美国、欧洲合作开展得早,影响深,虽然后来沙特进行了石油国有化,但是实际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大部分是美国人或者是美国培养的,是具有垄断性的,我们中国的企业进入非常困难,合作非常艰难。

  2001年我们曾到阿美石油公司总部所在的沙特东部城市达曼访问,带去了我国石油公司开发、勘探方面技术发展的视频。在交谈中向他们展示、介绍我国石油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他们的高层看到后非常吃惊,没想到中国技术能到达这个程度。中国石油企业曾与当地的代理做工作,但是到公司中层都说中国不行,都是否定的,不希望中国进来,直到与上层直接触后才被真正的了解。后来,我们拿下了4800万美元的物探项目,我国的石油企业非常高兴,因为作为后来者挤进去非常不容易,要有自己的东西并不断努力才能取得信任。4800万元是一个起步,撕开了进入当地的一个口子。石油是不像一般性的贸易,石油是战略性的东西,推进是很难的。能源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因素,这个工作做好了,可以带动双边的贸易、投资、劳务承包,所以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抓住机会。

  我国与中东进行能源合作除了作为后来者挤进市场的艰难前行外,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然环境,在沙特时我曾去过工地,工人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工作环境非常艰苦。石油工人非常不容易,但是他们给国家做了大的贡献,他们冒着一定的危险,保证了国家的能源需求,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次是疾病的困扰,比如苏丹的疟疾。第三就是战乱。伊拉克战争刚结束,我们帮助灭火,灭火后合作紧接着又开展起来。在苏丹,工人被劫持过,我们要跟当地政府、宗教界人士以及部落搞好关系,出了问题及时去解救。2011年南苏丹独立,虽然南北苏丹和平分裂,但双方仍有许多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两方之间的矛盾给我们的合作带来了困难。我们在双边做了劝和,使得双方逐步达成和平解决争端。中东地缘政治具有结构性矛盾、长期化和难以解决的特点,作为能源合作的老朋友,我国跟海湾国家的能源合作在战乱中依然要进行下去。

  『与沙特的互相需要』

  沙特在石油方面长期雄居世界石油产量冠军宝座,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独特的地位。沙特不仅是海湾大国,也是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与沙特进行石油合作对于促进双边关系非常重要。同时,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是互有需要的,沙特丰富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与进口能源的中国正好形成优势互补,产油国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而消费国需要稳定的来源。

  中沙两国虽然于1990年才正式建交,但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猛。胡锦涛主席曾两次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在政治上增加互信。2009年2月10日是胡锦涛第二次访问沙特,此次访问中国把沙特作为主要的优先进口国,与沙特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沙特表示将对中国石油的需求将予以充分满足。我国则将沙特作为我国的优先能源供应国,我们也特别注意和沙特之间的关系。

  在一次交谈中,沙特的一位外交副大臣曾经跟我聊起要跟中国签订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表示沙特的石油的储藏量和开采量可以持续使用90年到100年,因此沙特需要一个出口的稳定市场。沙特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长期的,对能源的需求也是长期的,沙特可以成为中国的第一供应国,如果中国在进口能源的时候有缺口的话,沙特可以都给填平,希望中国把沙特作为第一进口国,我们可以签一个50年的合作协议的战略合作关系。他们提出这种想法,确实是一种长远的思路,可以看出他们重视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两国之间的石油关系不能光是贸易,光是贸易的话就像大船在海上漂浮,要有锚才能把船固定住,因此双方要有大的合作项目。论坛是一种长期的机制性的战略合作联系,我国和阿拉伯国家有中阿合作论坛,下面分了12个常设对话机制,能源就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我和沙特石油大臣和副大臣等也保持经常联系,以推动石油合作关系。

  『与苏丹合作——共赢的典范』

  与苏丹的合作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能源合作项目,是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具有典型意义。早在1995年9月25曰,苏丹总统巴希尔访问中国,就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的愿望。从此,中苏石油合作的序幕拉开了。1997年6月,中石油与苏丹政府合作的大尼罗河石油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石油参与和苏丹的石油合作项目需要外交部的政策性意见,当时我作为主管司长把我们驻苏丹的大使请到外交部一起商讨研究与苏丹合作的机遇与风险,结论是苏丹政府是有控制能力的,可以和苏丹政府合作加强能源的合作,应给予积极支持。最后,这个项目做得非常好,合作几年以后我再次去苏丹,真正感到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与中石油合作炼油厂,完全是现代化的。

  这个项目苏丹是主要的受益者,中国对苏丹石油资源的投资使得苏丹将国内潜在的财富转化为现实财富。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苏丹呈现出腾飞式的发展,自身城市面貌沧海桑田般的改变,赢得了一年内非洲首脑会议、阿拉伯首脑会议、中国阿拉伯友好代表大会都在苏丹召开的机会。

  苏丹石油资源丰富,但缺少资金和技术,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中石油在与苏丹合作的项目中努力经营,从设计到规划,从开采,到管道运输、冶炼、出口,承接了石油勘探开发的全部运作。

  苏丹石油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苏丹是我国对外油气合作获得重大收益的国家,是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最大、最成功的项目,同时对苏丹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中东能源外交的未来』

  我国与中东地区能源项目的合作理念是共赢,中国为产油国地区的稳定做了贡献。奥巴马曾指责中国“搭便车”,认为中国在安全上不承担责任。但我认为,合作本身就是中国推动问题解决的贡献之一,合作不仅仅是我国公司谋求盈利和发展,也拉动了当地国计民生的安全,有这种合作才能够支持它们的稳定。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理念,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说,有发展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我们的企业也不是光自己挣钱,也照顾对方,承担社会效益,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为输出国的安全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宣布成立,是以国家形体出现的恐怖集团。当年7月7日,我作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到达巴格达访问,转达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反恐的支持,同时要求加强对中国公司的保护力度。伊拉克总理、副总理和外长在会见我时都表示,这个时候中国派特使过来是雪中送炭的,是中国政府对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并表示会加倍的保护中国公司,希望这时候中国公司千万不要撤离,希望能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撑,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合作也是雪中送炭。

  新的时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以后,我国非常重视和中东地区国家的合作,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在西端的汇合处阿拉伯是我国天然的合作伙伴,要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次重大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做了演讲,提出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构思,面对阿拉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并把能源合作作为主轴,为进一步扩大中阿务实合作、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了契机。

  中东国家也从“一带一路”中看到了发展、合作的机遇。比如,沙特从中国的“一带一路”中看到机遇,将其“2030愿景”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一些小的国家,比如科威特、阿曼、卡特尔等也意识到油气总有枯竭的时候,它们在“一带一路”中看到了机会,除了能源本身的合作以外,可以从“一带一路”中谋求除了油和气以外的长远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