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民:新时期铁人(图)

   2010-03-02 oilmee.com石油小子8750
核心提示:     7月22日8时,记者敲开王启民的办公室时

 
  7月22日8时,记者敲开王启民的办公室时,72岁的他正专注地研究桌上堆积的石油资料。

  1997年1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紧紧握住王启民的手,深情地说:“大庆有了第二代铁人,你是科技战线的铁人,是新时期的铁人!”

  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来到大庆石油会战工地。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在王启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这是当年王启民与伙伴写下的誓言和信念。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两鬓斑白的石油地质专家,王启民将自己全部融入大庆油田。

  1986年,大庆油田第一个稳产10年目标实现后,随即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大庆是否还能稳产,如果继续稳产,挖潜的方向在哪里?

  “向表外储层要资源。”王启民将目光投向被人认为很难开发的表外储层。王启民认为,按照油田开发油水运动从高渗透到低渗透的规律,随着主力油层的高含水,地下厚层的水已经被“挤”到这些很薄的表外层。从“高注低采、厚注薄采”的理论出发,表外层的开发是完全可以变成现实的。他带领研究院开发室的同志具体地提出一系列表外层开发技术科研攻关计划。

  王启民主持的第一个表外储层开发试验区,在杏五区建立起来。19口井打下来后,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初期单井日均产油8吨以上,经过6年多的开采后日均产油仍有4吨。这一重大突破,打开了一座储量达几亿吨的地下资源宝库,极大地增强了大庆实现第二个稳产10年的信心。

  杏五区试验区取得成功后,王启民的目光又盯上油田南部地下更薄更差的“毛毛层”。

  “毛毛层”虽然低渗透,但地下面积却很大。它对大庆油田实现持续高产稳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于是,王启民带领科技工作者先后搞了5口双管采油井。油井双管生产防止了层间干扰,使每口井的日产量均在10吨以上。通过细分层系、压裂改造、强化注水后,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10至20吨。

  这一重大突破,坚实了大庆油田稳产的资源基础。经地质储量复算,仅低渗透油层和小于0.5米的薄油层增加的石油地质储量就近10亿吨。

  30多年来,王启民先后参加40多项课题研究,主持8项重大专题研究和试验任务,取得成果38项。其中有17项获国家、部级奖励。这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累计成为震撼人心的重大数字。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油田新增加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

  人物档案

  王启民,1937年9月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地质师等职务。1986年,他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评为油田“十佳”,曾先后13次被评为大庆市(局)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石油系统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1978年,王启民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被黑龙江省授予特等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1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铁人科技成就奖”和“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当年3月被黑龙江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黑龙江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广泛开展向王启民同志学习的活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