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中心地区在河南省濮阳市。其地质构造属渤海湾沉降带的一部分,是一个由地质断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点的盆地,地质上称之为东濮凹陷。盆在北起山东莘县,南到河南兰考,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 5300 平方公里,从地质图上看,恰似一把斜挂的琵琶。
早在 50 年代中期,石油、地质部门就开始了对这块宝地的探测工作,运用重力、磁力、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普查,用了十几年时间,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此后,胜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地震勘察和钻探工作。 1975 年 9 月 7 日 , 位于濮阳县文留乡境内的濮参 1 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工业油流,从此拉开了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 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主要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的6地市12个县区,面积5300平方千米。除东濮凹陷外,国内还有陕北富县、新疆伊犁、内蒙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等探区,登记地质调查面积6.99万平方千米,登记探矿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濮参 1 井喷油,是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决定从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单位调集力量,于 1975 年 10 月成立了东濮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隶属胜利油田, 1978 年 10 月更名为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数量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油田大规模的开发准备了条件。 1979 年 7 月 1 日 ,中原油区的第一个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原油 23 万吨。 1981 年 8 月,东濮石油会战指挥部改变隶属关系,成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独立石油企业, 1982 年 3 月改称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后,坚持勘探开发并重的方针,探明了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 5300 平方公里的东濮凹陷上这里先后发现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状、马厂等 14 个油气田,一举挤身于全国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成就,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一曲凯歌,在勘探开发初期,无数人舍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宁肯到这茫茫荒原睡帐篷,啃干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钢铁为伍,同风沙作伴。 20 年征尘滚滚,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中原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原油田 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 1975 年发现,经过 20 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4.55×10 8 t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395.7× 10 8 m 3 ,累计生产原油 7 723×10 4 t 、天然气 133.8× 10 8 m 3 。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针对油田高温高盐、复杂断块等地质特点,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科技攻关和勘探开发实践,逐步形成了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勘探技术、连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技术、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与挖潜技术、砂岩气田高效开发技术、多套厚盐膏层安全钻井技术、大斜度多靶定向井钻井技术、深抽配套技术、气举采油配套技术、深井压裂配套技术、油田生产防腐配套技术、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等十三项特色技术,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0 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重组,中原石油管理局因此分拆为两部分:原中原石油管理局的油气勘探开发主体改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分公司;原河南石油管理局余下的资产和人员留在新的中原石油管理局,为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勘探开发的东濮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相比,烃原岩埋藏深,热演化程度高,是我国东部地区少有的既富油又富气的盆地。按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东濮凹陷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 7.45 亿吨和 2582 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仅为 39.8% 和 20.4% ,勘探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大力度地推进科技进步,改善装备,强化管理,努力实现油气储量和产量逐步回升。
中原油田分公司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将进一步丰富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勘探突破和稳产增产;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