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正在实现商业化,“氢”装上阵的不冒烟、无污染新能源车正加速向我们驶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此前曾公开透露,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度过技术开发阶段,在美、日等国已提前步入商业化初级阶段,我国也已处于市场导入期。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渐退坡带来了行业焦虑,氢燃料则成为了新能源中的“香饽饽”。氢是高效的能量载体,易于存储和转换,在宇宙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且无污染、零排放。氢能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利用来自于化石能源制取的氢,燃料电池可减排二氧化碳40%以上;如果利用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则可实现真正的高效零二氧化碳排放。
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二次电池等储能方式相比,氢能具有地理环境制约少、规模适应性宽、投资成本低、环境友好等显著特征。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在于续驶里程长、动力性高、燃料加注时间短,使用方式跟燃油车基本一致,且零污染。这也使得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的发展将会是新能源的重要方向。
从《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再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另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预计,到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万辆,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
财政补贴不退坡也给燃料电池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根据新能源补贴新政,纯电动补贴逐步退坡,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在2020年前保持不变。其中,氢燃料电池客车仍保持轻型客车30万元/辆、大中型客车50万元/辆的补贴不变。在加氢站建设上,国家对符合标准的每站奖励400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建成一座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需要1000多万元,如此高昂的建设成本显然是加氢站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成本高是因为规模化程度不够,现在各方的推动让加氢站规模化生产具备了基础。随着加氢站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和批量化,加氢站的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随着数量的增加,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会逐步降低。
但从实验室技术走向大众商业化应用,关键的因素是要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氢燃料电池的成本下降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攻克。有人说,当前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如同2013年的锂电,商业模式完整可靠、成本下降路径清晰、政府高度重视,但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条件,产业化步伐会很快,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燃料电池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
未来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分天下市场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必占其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公交项目方面氢燃料汽车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有业界资深人士曾指出,“市场上有人预测2020年氢燃料汽车产量会达到1000辆,但在我看来不止这个数,未来肯定是万辆级别的,两三万辆都有可能。”目前整个产业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就看这个雪球怎么滚起来。但可以预见的是,对于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来说,这是书写历史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