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海上边际气田有着储量规模小而分散、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差的特点,且边底水发育较差,气柱高度低。在实际生产中,这类气田虽然数量多、储量大,但经济开发门槛高,开发难自成一体。对此,研究总院科研人员大胆创新思路,用一个个开发妙招成功盘活了部分边际气田。
联合开发巧妙“跟跑”
“既然自己单独‘跑不动’,那就让‘别人’带着跑。”针对边际气田开发难以自成一体的特点,科研人员及时转换思路,借助周边已有工程设施,考虑联合周边区域,推动边际气田的投产开发。
流花19-5气田就是一个“跟跑”成功的例子。由于该气田距番禺30-1气田较近,因此依托番禺30-1平台进行开发。如此一来,既推动了气田自身的成功投产,也能实现最大化动用区域储量,并确保供气的长时间平稳。同时,还可根据下游市场的需求,对产气规模进行灵活调整。
三维立体提高单井产能
所谓复杂结构井,简而言之就是普通水平井的升级版,又被称为多分支井。如果把直井开发理解为在一个层段上作业,那么,水平井开发就好比从一个平面着手,而具体到复杂结构井开发,就需要以三维立体的思路来进行多方面的准备。
在边际气田开发中,复杂结构井堪称实现产量目标的“省力小助手”。一般而言,复杂结构井的产量约为水平井的2~3倍,直井的5~6倍。因此,在边际气田开发中,有效采用复杂结构井能提高边际气田单井控制储量和单井产能。
具体到实际生产中,让一个气田的一口多分支井的初期产能就达定向采气井的近10倍,充分证实了复杂结构井在边际气田开发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数值模拟促开发效益最大化
为确保边际气田各项开发指标评估的准确性,做到更好地指导边际气田开发生产,数值模拟工作不可或缺。然而,由于地下流体的组成非常复杂,在数值模拟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特别是组分模型数值模拟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即使如此,研究人员依然迎难而上,不断优化数值模拟体系,在数据的准确性上“斤斤计较”,实施网格加密策略,对残余气饱和度敏感性进行准确分析。在边际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中,研究将数值模拟难度再次升级,不仅使用组分模型,还进行网格加密,持续提升对边际气田采收率的预测精度,实现边际气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