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设备网小编:国际油价(NYMEX)从2003年3月的每桶25美元急增至2008年7月的每桶147美元历史高位。随后,金融海潚爆发,全球石油需求收缩,2008年12月油价急挫至低于每桶30美元。油价近日冲破每桶80美元,市场气氛看好,认为国际原油供应会于未来三至五年见顶,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之石油需求稳定增长。
产能不足支持油价
原油产量增长放缓是推高油价的关键因素,但原油产量与全球原油实质储量(geological oil-in-place)无关。
「世界究竟还有多少原油」是能源界从未有共识的大问题。去年能源大老尤金(Daniel Yergin)带队考察世上最大的八百个已探明的油田,逐一测量,发现余油量仍然巨大。这里当然还未计算那些未被发现的大油田:近年很吃得开的巴西接连发现特大油田,势令该国能源政策从生物燃料移到石油化工。
但是,即使世界不乏石油「资源」,也不代表有「货」卖。近年油价高企,除因热钱炒作,亦因世界欠缺石油产能。伊拉克停产后,世上硕果仅存的剩余生产能力(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只可到沙特阿拉伯找,但它的油田主产重质原油,而发展中国家多缺乏处理这种低质原油的錬油设施。有学者甚至认为全球錬油设施不足,除了对石油产品(如车用汽油、航空煤油等)构成供应压力,这件事本身亦冷却油企把资金投到原油生产设备。
一句话,短期油价走势与峰值石油(Peak Oil)无关,但与每年全球原油新增产能的增长速度有关。
谈油价只论供应面不成话,反之亦然。在油价破百时,很多能源经济的评论员,把中国石油需求当成是油价高企的主因。事实上,据英国石油(BP)的数据,中国对全球石油增长的贡献度在油价高企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低油价时期的38.2%(2000-2003年)和高油价时期的37.1%(2004-2008年)。可见中国非国际油价的溢价因素,而只是(很重要的)基本因素。
最后谈谈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动力来源。能源专家Robert Ebel去年底发表了一份名为《Energy and Geopolitics in China: Mixing Oil and Politics》的报告(后由北京安邦集团出版的《策略研究》本年1月号刊译《中国的能源与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