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市场的平衡与再平衡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石油价格的上涨阶段,市场普遍担心石油需求快速上涨而石油供给的增加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希望石油供给的增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石油需求的增量,达到石油市场在较高供给和较高需求水平上的平衡,以维持石油价格在较高水平上稳定运行,不至于再出现大幅度上涨;在石油价格的下降阶段,市场则普遍担心石油供给产生严重过剩,全球经济何时才能复苏以带动石油需求的增长,希望石油需求的增加能够消化石油供给产能,达到石油市场在较低石油供需水平上的平衡,以维持石油价格在相对较低水平上的稳定运行,不至于再出现大幅度下跌。对于石油市场的平衡与再平衡,在石油价格运行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市场具有不同的预期,不能一概而论地进行解读和分析。
世界石油市场平衡的基本内涵
无论石油价格运行在哪个阶段,在谈到世界石油市场的平衡与再平衡时,必须明确其中的具体内涵。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看,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必然是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此时商品的市场价格由生产商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且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当市场结构不能满足自由竞争的条件时,则意味着市场处于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状态,生产商可以在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进行定价,控制市场的供给量,使市场始终处于非均衡状态,此时形成的价格总体上将高于自由竞争的均衡价格。
对于当前的石油市场而言,在供给侧,欧佩克确实曾经作为石油市场的垄断组织出现,但随着俄罗斯和美国等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供给能力的增加,欧佩克对世界原油市场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在需求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曾因协调过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而象征着世界石油市场的最大需求方,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往日。目前,世界石油市场已经非常接近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媒体热议的世界石油市场平衡与再平衡,应该是指世界石油市场供给与需求处于相等的均衡状态。
世界石油市场平衡的现实表现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笔者编制了1980年到2015年36年间的国际原油现货年均价格与原油供需平衡关系图(上)。从此图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
一是从原油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36年来,国际原油市场几乎没有达到过教科书阐述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均衡状态。在36个年度内,供需差额在±50万桶/日的年度达到了20年(其中只有1986年的供需差额为零,是真正的供给等于需求);在50万桶/日至100万桶/日的年度有9年;超过±100万桶/日的年度有7年。
二是从油价的角度考察,油价始终处于变动之中,难以找到真正的均衡价格。但是,在1997年前,原油价格基本围绕20美元/桶运行,可以看作具有均衡价格的基本特点;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8年,原油价格基本上是单边上涨的趋势,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2.76美元/桶涨到96.94美元/桶;在2009年短暂回调后,在2011年至2013年布伦特油价在110美元/桶、WTI油价在95美元/桶窄幅波动运行,同样具有均衡价格的基本特征。
三是从市场均衡的角度考察,在1997年之前,原油价格基本围绕20美元/桶运行时,原油的供需差额基本处于±50万桶/日的范围内;在2011年至2013年的高价格水平均衡阶段,原油的供需差额则处于±100万桶/日的范围内。在这两个阶段,都没有出现供需状况频繁转变,基本上保持了供需关系的稳定。
四是在原油价格处于单边上涨的1998年到2008年,原油的供需差额在多数年份保持在±100万桶/日的范围内,但没有表现出较好的连续性,个别年份高于±100万桶/日,打破了原有的连续状态,使原油供需状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原油价格上涨的趋势。
因此,石油市场作为一个现实运行的市场,从绝对数值上看,其市场的均衡状态不可能像西方经济学理论描述的那样,完全是供给总量等于需求总量的平衡。现实市场的平衡,只能是供给与需求基本接近、石油价格窄幅震荡的相对平衡,不应出现剧烈的波动。如果石油价格处于单边上涨或者单边下跌状态;或者石油的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存在较大的缺口,则说明石油市场没有处于均衡状态,依然需要等待供求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直至达到供需基本接近的水平。从历史发展轨迹的角度考察,世界原油市场可以在供需差额连续保持在±100万桶/日的范围内达到市场的相对平衡,或者称之为“接近的市场平衡”;如果能连续保持在±50万桶/日的范围内,市场则将达到非常接近的市场平衡,可以称之为“现实中的市场平衡”。
我们可以看到,从有油价记录的1986年到1997年的12年内,连续9年供需差额保持在±50万桶/日内,且供需关系改变较为自然,这也是价格最稳定的一个时期,WTI和布伦特的平均价格分别为19.44美元/桶、18.58美元/桶;2009年到2014年,同样出现了供需差额持续保持在±100万桶/日内的情况,WTI在2011年至2014年平均价格95.02美元/桶,布伦特2011年至2013年平均价格110.48美元/桶,两种具有国际原油定价基准作用的原油价格均出现了持续3年至4年的均衡状态。这样,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应表现出供需关系的稳定性必须要连续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应仅仅在一两个年度出现,而至少应该持续4个连续的年度及以上,且供需关系不发生突然的转变。
此外,有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现象是,1983年后总计发生了5次原油供需差额大于100万桶/日的情况,其中供给大于需求有3次,小于需求有2次。在供给大于需求超过100万桶/日的3个年度中,1998年和2015年均为原油价格的低点;2008年则为原油价格的高点。在供给小于需求超过100万桶/日的2002年和2007年,均成为原油价格保持上升趋势的中继点。在1998年到2008年的原油价格上涨过程中,供需差额在±100万桶/日范围内连续的年份没有超过4年,被2002年和2007年出现的供给小于需求超过100万桶/日所打断,且供需状况持续发生方向性转变,时而供给大于需求,时而供给小于需求,使原油价格维持了波动中上涨的趋势,直至2008年出现供给大于需求达到124万桶/日而扭转了价格上涨趋势,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均衡是一个供求相对均衡、供需差额的区间应连续保持在±100万桶/日的水平。如果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50万桶/日的范围,且不发生供需状况的频繁转变,则可认为达到较理想的市场平衡,原油价格也将在一定水平上稳定运行。但是,受人们对绝对数字感知的影响,波动幅度会因原油价格处于高位还是低位而有所不同。当油价高位运行时,波动幅度在10%以内较为正常;而在低位运行时,波动幅度在20%以内较为正常,均可以视为市场处于均衡价格状态。
现阶段原油供给能力依然过剩
201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石油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相继减产,美国页岩油产量受油价下跌影响增速放缓。原油需求的恢复性增长和原油供给的刚性控制,使原油价格出现了恢复性增长。WTI和布伦特2017年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50.79美元/桶、54.1美元/桶。目前,在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WTI和布伦特已经基本稳定在65美元/桶以上运行。我们必须看到,2017年欧佩克达成了减产180万桶/日的协议,俄罗斯跟随减产30万桶/日,但原油实际供给能力达到了9780万桶/日,较2016年的9705万桶/日增加了75万桶/日,美国页岩油增产等因素抵消了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国减产的效果。
从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的整体情况看,原油的供给能力依然存在较大的过剩,明显大于需求能力,需要等待需求的增长加以消化,还没有出现平衡的迹象。目前,原油价格呈现出的上涨趋势是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营造的原油减产氛围和全球经济复苏创造的原油需求恢复性增长氛围双重叠加的结果。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有充足的理由停止执行减产策略而释放原有的产能。同时,较高的油价水平也将刺激美国页岩油实施增产和全球边际油田恢复生产,增加原油供给能力。
而从全球局势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已经开始放缓:欧美央行加息和缩表出现较多争论且有放缓迹象;美国高举单边主义的大旗,退出多边协议或协定;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将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原油需求难见显著性增长。
另一方面,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地缘政治进入敏感期,特别是美国打击叙利亚、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也门内战持续、土耳其入境打击库尔德武装等隐含着中东地区局势潜在深度动荡的风险,成为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关键因素。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将引发石油市场新的恐慌,形成石油供给能力锐减的预期,助推原油价格上涨。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短期内,世界原油市场难以实现新的平衡。长期看,世界原油市场的平衡将依赖于世界经济何时恢复到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增长水平,以及中东地区何时消除敏感因素而缓解紧张局势,以形成稳定的石油供给和需求变化预期,使现有的产能得到较好释放,供需差额出现连续稳定的局面。
总之,世界石油市场的平衡不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绝对平衡,而是供给与需求较为接近的相对平衡。其基本特征是供需差额能够同方向保持至少连续4个年度以上,不发生频繁的供求关系转换,原油价格没有大幅度的波动而呈现出同样连续的稳定性。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原油供给依然持续过剩较大,还没有出现世界石油市场稳定的迹象,长期均衡更需较多时日。(作者冯保国为能源战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