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如泉:不应过分渲染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严重性

   2018-06-04 石油设备网wangfang7800

  当地时间5月8日,吸引全球眼球的关于美国是否会退出伊核协议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在笔者看来,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尽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难以预料的挑战,但事情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换句话说,不应过分渲染特朗普此次“退群”的严重性。

  当地时间5月8日,吸引全球眼球的关于美国是否会退出伊核协议(JCPOA协议)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该协议。而此前一两天,英法德欧洲三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追随美国退出协议。尽管如此,美国又一次的“退群”(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连续推出了巴黎气候协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单边主义行动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JCPOA协议于2015年7月由伊朗与美、英、法、德、中和俄罗斯六方签署,美伊是主要的当事方。2016年1月该协议正式开始执行,欧洲宣布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美国按照协议规定部分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核问题的解决向前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外国公司普遍看好伊朗,纷纷筹划和布局伊朗市场。法国道达尔集团、雪铁龙汽车和空中客车等欧洲大型企业已经在伊朗有所动作。但随着特朗普此次“退群”,事情似乎又回到了上一轮制裁(2012年前后)的情形,而且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这几天,网上和各路新闻媒体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进行了很多报道,相关分析文章铺天盖地,绝大多数持悲观态度。观点总体认为特朗普此次“退群”让本已持续动荡和乱成一锅粥的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恶化态势俨然已经到了“崩溃”和无可挽回的境地。有专家进一步分析美国恢复并强化对伊朗的制裁将对中美关系、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以及中国企业在伊朗的投资、贸易与运营带来“灾难性”影响。

  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在笔者看来,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尽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难以预料的挑战,但事情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换句话说,不应过分渲染特朗普此次“退群”的严重性。笔者认为,这只不过是特朗普执政时期已经退出的和未来可能还要退出的几个群之一而已。未来,伊朗的日子可能虽谈不上“岁月静好”,但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首先,除了美国,伊朗和其他五个攸关方(英法德+中国、俄罗斯)2015年7月费尽周折才达成的伊核协议是个“好协议”,英法德此次已经明确表示不会追随美国“退群”,中国和俄罗斯更不会主动退出。因此,如果伊朗和英法德中俄六国继续选择遵守并执行该协议,则美国人是否退出于该协议未来执行而言,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协议依然具有生命力,依然可以执行下去。

  之所以说是“好协议”,是因为JCPOA的基本条款均在各方的底线范围内,为各方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基于2015年前后的中东地缘政治情形)。特朗普之所以选择“退群”,主要在于伊朗近两年的作为“突破”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底线。这些均让深受犹太势力影响和牵制的特朗普政权大为恼火。可以说,特朗普和美国“退群”是假,实质性打压和消除伊朗近年来在中东地缘政治上业已取得的优势、乃至推翻伊朗现政权才是真。

  2016年伊核协议执行以来,即便美国放松了对伊朗的制裁,但美国依然限制其公民和企业投资和前往伊朗。2017年伊朗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0亿美元,没有1美元来自美国,主要来源于亚欧国家。2017年伊朗从国际社会获得的融资,同样没有美国1毛钱。因此,有没有美国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于伊朗而言根本不是事。伊朗国内经济建设、能源合作所需的资金、关键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在欧洲和亚洲找到替代,只要英法德不恢复对伊制裁。

  其次,即便未来英法德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退出伊核协议,协议走向终结,恢复到2012年前后的情形或者甚至更糟,但伊朗还可以依靠自己,并借重非美国盟友的力量得以坚持下去。实际上,自1979年以来, 围绕伊美人质事件、两伊战争、伊朗核问题等,美国对伊朗实施了超过20轮制裁,制裁范围涵盖贸易、金融、能源等方面。而且,2007年以来,欧盟也陆续颁布10多个对伊制裁法规。最为严重的情形出现在2012年10月,当时欧盟再次出台对伊制裁新措施,旨在禁止成员国进口和转运伊朗天然气、并实施了金融和出口限制等。即便面对美欧“双管齐下”的严厉制裁,伊朗还是挺了过来,一些在伊朗从事投资与贸易运营的外国公司还是活了下来,伊朗与外方的几个油田开发建设和合作项目还是得到了推进,伊朗的原油还是找到了国际买家。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此次欧洲三国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并且美国和欧洲对伊朗施加更为严厉的制裁条款,伊朗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势头可能被遏制,但不会完全停止。

  再次,伊朗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脆弱,其文化根基的牢固性、其广阔国土面积和近亿人口形成的战略纵深、其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地下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均是伊朗对抗美国制裁并维持在中东大国地位的“压舱石”。波斯民族的坚韧性超乎想象,其超过5000年历史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伊朗人独特的性格。可以说,当前伊朗正是在古波斯人、波斯人和伊朗人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持续数千年断断续续冲突和博弈中练就的。

  伊朗国土面积近1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万,是中东地区乃至亚洲的大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战略纵深。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伊朗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棋手”。而且,伊朗过去历经美国西方数十年制裁“洗礼”后,通过自力更生和一定程度的外部支持,硬是在国内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在中东地区一枝独秀。伊朗近年快速发展的弹道导弹技术就是其拥有雄厚工业底子的明证。更重要的是,伊朗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全球第三,天然气可采储量全球第一,油气探明可采储量当量总量全球第一,其殷实的自然资源“家底”也使得其应对制裁的底气十足。

  当然,美国的金融打击能力、切断阻隔和惩罚“违规者”的手段全球首屈一指,其通过“长臂管辖”和“治外法权”实施精准打击的能力令全球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在伊朗拥有业务的外国公司,还是要认真仔细评估现有在伊朗业务活动有没有明显违反美国恢复制裁后的相关条款和规定,及早拿出应对预案,尽早“切割”,避免授人以柄。制裁恢复后,涉伊的国际贸易、航运、保险、金融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将成为美国紧盯的对象。同时,对于未来有计划但尚未开展的业务活动和市场拓展等行为,要切实评估制裁一旦实施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及时果断停止一切“冲动”行为,避免与美国的制裁法案发生正面对冲。

  总之,美国在伊核协议执行问题上单方面“退群”已成事实,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既不要小看也不要夸大美国恢复对伊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唯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细做足做实应对预案,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后续的风浪和挑战过程中争取主动。(作者:陆如泉,为能源战略学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