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发生在加蓬的政变未遂事件,在中国几乎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作为一个远在非洲,人口不到200万、国土面积不到27万平方公里、GDP(2017年)不到150亿美元的“小国”,无人关注很正常。但中国的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等石油企业,目前在加蓬或多或少均有石油投资和工程服务业务。
加蓬国土面积虽小、国力虽弱,但也一直是非洲地区的一个老牌石油生产国。半个世纪之前,加蓬的石油年产量就超过100万吨。加蓬自1975年起便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94年退出OPEC。据EIA(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资料,退出OPEC的原因是缴纳不起昂贵的会费。
半个世纪以来,加蓬石油生产一直呈现波浪式发展。当找到新储量时,产量在此后数年会持续增加,经济显著发展,国家和民众的日子显著改善;若没有新油田发现,产量则会持续下降;再遇到低油价“寒冬”的话,则经济下滑十分严重,民众叫苦,政府执政能力有限,政权稳定性下降。好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加蓬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有一些新的油气储量发现,从而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现象。
1977年,加蓬的石油日产量曾达到22.7万桶(相当于1135万吨)的水平,位列非洲第五大产油国(前四位分别是: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后来持续下滑至80年代后期的15万桶/日水平。好在由于发现新的储量,加蓬石油产量持续上升,并在1996年达到了36.5桶/日(1825万吨/日)的历史高点。要知道,对于一个人口还不到200万人的西非小国,近2000万吨的石油产量是相当可观的,相当于人均10吨石油,简直是“小而肥”国家的代表。对比一下就知道了,2017年中国年产石油近2亿吨,但我们有14亿人口,人均只有1/7吨石油。此后,加蓬的石油产量再次不断下滑,2017年已经掉落至20万桶/日(1000万吨/日)的水平。
而且,加蓬的经济和国民收入严重依赖石油产量和石油价格。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以2014年为例,石油收入占到加蓬当年政府收入的45%,石油出口收入占到当年国家出口收入的85%。严重的“石油依赖症”使得加蓬成为一个典型的“因油而兴、因油而衰”国家代表。
长期以来,加蓬境内的石油项目主要由其国家石油公司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开发。目前,在加蓬石油领域投资和运营的主要有道达尔、壳牌、ENI(意大利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巨头,以及Perenco、Vaalco Energy等中小型独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企业中,中国石化2009年因为成功收购Addax公司(瑞士石油)而间接获得在加蓬两个作业开发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PSA)和两个油田项目参股权益,目前年产原油130万吨左右,是加蓬境内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东方物探(BGP)目前也在加蓬承揽着地震采集等工程服务项目。
加蓬的故事在非洲绝不是个案。和加蓬有点类似的还有刚果(布)、赤道几内亚、乍得、苏丹和南苏丹等。这些国家的石油年产量水平一直在500万~2000万吨区间“折腾”,如果能找到新的规模储量,则在外国石油公司和资本的帮助下,石油产量很快便上到30万桶/日甚至40万桶/日的水平;若是运气不好,后续没有储量接替,产量则会迅速滑落到20万桶/日甚至10万桶/日以下。
这些国家属于非洲产油国的“第二梯队”,而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这样的非洲“第一梯队”,产量水平往往在150万桶/日甚至200万桶/日以上,比较稳定,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但“第二梯队”的国家就不一样了,石油产量和收入极易滑落到原先的一半甚至更低。国家和民众的前途命运就这样随着石油产量和油价的起落而起落。
以乍得为例。上世纪90年代,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乍得发现大型油田,使得其石油产量从2002年的“零”迅速蹿升至2004年的800万吨,但其后又显著下降,到2008年时已降至600万吨左右。
再以苏丹为例。2007年前后,苏丹(含现在的南苏丹)境内的石油年产量一度接近3000万吨(60万桶/日),跃居非洲乃至全球新兴产油大国、出口大国的行列。苏丹当时可谓国泰民安,总统巴希尔踌躇满志。遗憾的是,2011年,经过独立公投,南苏丹脱离苏丹另立国家,带走70%左右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加上随后的苏丹、南苏丹战争等一系列冲突,苏丹最近几年的年均石油产量不到300万吨,只有高峰产量时期的1/10。
非洲地区中小型油气资源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下大力气去解决,否则类似加蓬政变、乍得内战、南北苏丹战争等冲突和纷争将层出不穷。如何帮助这些国家建立一套不完全依赖或完全不依赖油气资源的“造血机制”,显得十分紧迫。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非洲国家发展能源经济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让非洲国家参照中国的发展模式,迅速向工业化迈进。而且,让一个国家实现与周边邻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应该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发展的问题。(作者:陆如泉系中国石油集团国际部综合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