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油田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砾岩油区,其油藏存储方式表现为大面积含油,油水共存。新玛湖凹陷砂砾岩面积超5000平方千米,聚集了五大油藏群,主要含油层系为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已发现油藏14个,资源潜力巨大。
新疆玛纳斯湖区域,进入8月,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快要把黄色的戈壁滩点燃。采访车在阳光下疾驰,颠簸着跃进。四野望去,井架崛起,钻机轰鸣。一股浓烈的会战气氛正在砾石中发酵、在风中弥漫。
2017年,石油城克拉玛依一声惊雷:经过10余年攻关,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中心区发现了10亿吨级玛湖砾岩大油区,几代石油人“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梦想逐渐成真。现在的玛湖开发进展如何?是否如外界所说,已成为中国爆发砾岩油革命的“鹰滩”?
出克拉玛依市往东北,沿奎阿高速50公里,有两个湖泊,西北的淡水湖为艾里克湖,东边的盐湖为玛纳斯湖。我们要去的分别是玛18和玛131两个区块。两个区块处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玛18区块位于玛纳斯湖的西北侧5公里,玛131区块在出玛纳斯湖的40公里外。
驱车从乌尔禾沿公路往东,过艾里克湖20公里,我们进入玛18作业区域。本地的司机告诉我们,这里以前就是找玉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上午的阳光斜洒过来,落在戈壁滩上,满眼的石头泛着彩色的光。这块人人羡慕的地方,玉石渐稀,而油气却因石油人的艰难勘探逐渐增多。
走进几台铁皮做成的野营房,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当前承钻的MaHW6236井设计井深5195米,应用旋转导向、螺杆配合PDC钻头优快组合等新工艺新技术,目前钻进至3470米。采访50071队党支部书记程开国间隙,两名身着蓝色连体工服的斯伦贝谢技术人员走了过来。“旋转导向钻进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单螺杆+LWD’钻具在井内不能旋转的问题,摩阻小、钻速高,能大幅度地缩减建井周期,而且井眼轨迹平滑,有效减少了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说,“安全是安全,就是贵,每天租赁费要10万元左右。”
为了支持玛湖这个支撑中国石油原油1亿吨稳产的重点区块,西部钻探投入了“武装到牙齿”的高精尖科技。随处一摸,旁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说出一些专业的名词。我们在50071钻井队看到了一个酷炫的大家伙。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叫“铁钻工”。个头高大、结实的“铁钻工”是与钻井作业相配套的自动化井口工具,可适应多尺寸钻杆、钻铤、接头的上扣、卸扣作业。与传统液压大钳相比,它在应对不同尺寸钻具时不用更换钳头,完全能替代人力操作,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一名工人用遥控器就可以操作,而以往同样的上卸扣作业需要3个人。工作人员说,这一个井场技术含量很高,还配备有铁架工、机械手等多种自动化设备。“以前钻井工人苦、脏、累、险的工作状态,正在这个队里逐渐发生改变。”
玛湖地区采用的是“水平井+体积压裂”这一经济有效的开发主体技术。压裂施工可谓是千方砂万方液的规模,在MaHW1229井压裂施工现场,压裂车组严阵以待,黄色的软体储液罐格外显眼。这种软体储液罐与传统的方形水罐相比,占地面积更小,重量更轻,可以卷折,展开、收存都很方便。
科技和现代化在玛湖可谓“无孔不入”。在生活营地,物资共享中心也在玛湖落地。以往一队一营地的供应模式在这里转变成集中共用。不但资源可以集中,而且能够更加现代化。以往钻井队用的往往是旱厕,卫生条件差,而在玛湖共享基地,都换成抽水马桶,浴室更是格子间。有钻工调侃说:“初次使用有种土豪的错觉。”
有了科技的强力支撑,玛湖的大场面也自然呈现。在玛131区域,4台背靠背钻机钻入眼帘。锥形钻机,直插云霄,场面颇为震撼。再放眼远望,几公里外,6部钻机连成一线,你追我赶,“竞速”气氛浓烈。
夕阳西落,柔美的余晖飘落在金黄色的戈壁滩,亿万年的玛湖区块正在进行生命的反转。埋入地底的原始生命,在石油工人的撬动下,正重现光明,迎来新生。
硬汉书记 柔性管理
通讯员 苏玲
40岁的徐志强,是在玛湖打井的西部钻探公司克拉玛依钻井50012钻井队党支部书记。他外形粗犷,其貌不扬。大约是看人眼神较冷峻,不熟的人看他,觉得他既“拽”又凶,挺不好接近。
对于自己的这个“特点”,徐志强自嘲说,骨骼大的人,脾气也大。
但他其实算是一个文艺中年,写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他说,写字对控制爆脾气有好处。
除了写字这项看着没啥用的爱好,徐志强还有一项挺实用的技能——理发,并且技术不错,颇受80后、90后欢迎。他自购了全套的理发工具,就为了给全队服务。在队上小年轻眼中,他这个糙汉,其实也能走在时尚前头,理发时就是“Andy老师”。
“90后想法和我们不一样,管理上来硬的不行。他们服你了,才会听你的。”徐志强看着糙,其实管理上有自己细的一面。
理发的过程,他讲安全、讲技术、讲生产。平时开会时说起来硬邦邦的话,理发时说出来,队上的小伙子听了不烦。
徐志强希望大家在钻井这个钢铁世界里,除了钢与铁之外,也能接收到管理的温柔。“员工高兴了,开心了,一支队伍才能不断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