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
油地共建催生油地之花。巴州政府将每年四月十日定为巴音郭楞石油节,这是我国最早的石油节。
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上世纪90年代的库尔勒市是一座10万多人的农业城市。当时有个顺口溜:轻工业是弹棉花,重工业是钉马掌。
如今,这里已变成近百万居民的石油新城。
1989年,塔里木会战的号角还未吹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明确表示,新疆要富,石油要上;新疆要快富,石油要快上。勘探开发塔里木油气资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
城变,来自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的迅速崛起,不仅催生了库尔勒市一城秀色,而且惠及各族百姓。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进驻库尔勒后,随着上缴税收的大幅增加,库尔勒的市政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城镇供排水、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依托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库尔勒市成为新疆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城市,让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跃成为响当当的财政强市。
如今,在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派特罗尔、安东石油、格瑞迪斯、天成西域等44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形成一定的石油管材生产、油套管加工、钻机修理、专用设备等多种石油装备生产和维修能力。仅这个园区,装备制造业就实现产值8.64亿元。在2018年新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上,库尔勒位列第43位,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连年上榜的城市。
油地共建催生油地之花。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给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将每年4月10日定为巴音郭楞石油节,也是我国最早的石油节。其主题是大团结、大开放、大开发、大融合、大发展。
“塞外江南,山水梨城”,库尔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目光,成为“一带一路”南疆桥头堡。
从一片农田到石油小区
讲述人:郭新文 年龄:50岁
单位:塔里木油田物业管理公司
1991年,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边陲重镇——库尔勒市,居住在石油小区里就再也没有离开。之所以叫石油小区,那是因为石油人肩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使命,在库尔勒市选址并安家落户。
记得刚来库尔勒时,我们从一辆“驴的”上跳下来,白色的球鞋就没入了尘土里。“驴的”路过水泥浇筑的老建设桥,桥对面是正在建设中的“塔指”工地。
在那个年代,毛驴车是库尔勒市民常用的交通工具,我们这些从四面八方前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学生们称它为“驴的”。
有一次,坐“驴的”上街,轮胎因承受不住坑坑洼洼路面的考验,走出没多远就爆胎了。那时的路跟现在相比就不叫路,只能叫羊肠小道。
夏天,太阳烘烤着大地,火辣辣的,路上只有寥寥几个行人,借着星星点点的树荫躲避暑热。阳光下,地面温度常常40多摄氏度。
冬天,一场大雪覆盖整座城市,温度迅速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平日冰冷光秃的石头山也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愈发可爱。这是30年前库尔勒留给我的最深印象。
塔里木油田的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相伴,油气勘探开发也给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城市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短短30年,这座城市在石油发展的黄金期内驶入综合实力提升的快车道,古老的南疆重镇一跃成为西北五省区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同时位列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塔里木的石油新村灯火辉煌”,说的就是库尔勒石油小区。
从一片农田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石油小区,从一处处低矮的板房到一座座高楼……昔日的戈壁小镇,今日的现代化小城;昔日的临时野营房,今日的星级公寓。塔里木油田生活小区环境的变化,让员工切实享受到了油田发展的成果。 (苏华 杨当)
从臭羊皮河到天鹅栖息地
讲述人:王卫华 年龄:48岁
单位:塔里木油田克拉油气开发部
孔雀河成为库尔勒市的一张名片,是因紧邻它南岸的塔里木石油小区,呵护着它的生生不息。
孔雀河从博斯腾湖奔涌而出,穿越铁门关峡谷,与石油小区擦肩而过,注入罗布泊。孔雀河称得上库尔勒市最美的风景,是老百姓心中的“母亲河”。
上世纪80年代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随之落户孔雀河南岸,加快了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步伐。
我紧随石油大军的脚步,从华北平原只身来到库尔勒市,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塔里木石油大会战,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孔雀河。
那时的孔雀河两岸坑坑洼洼,都是砾石,下雨天河水浑浊不见底。河堤自然冲刷形成,两岸泥土砂石随时有可能滑落。人走在上面坑坑洼洼,车辆难以通行。
住在孔雀河两岸的维吾尔族老乡管它叫“皮匠河”。因为人们常年在河边洗羊皮,致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孔雀河变成了臭羊皮河,哪里还有人去观赏。
塔里木石油的勘探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这条河也变得越来越清澈,越来越大气。石油会战给当地政府注入不少资金,经几次改造,穿城而过的10公里河面扩展到原来的2至3倍,两岸的泥土砂石也由花岗石取代。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行人如织。在新狮子桥至建设桥之间的河坡上,布置了20多处石阶和金属护栏,并陆续建成了孔雀公园、梨香园等4座大型公园和7个风格迥异的沿河景点。每逢春暖花开,孔雀河绿色满满,河水清清。沿河两岸,或俩人结伴,或三五成群,有的相约跑步,有的一家三口玩耍,好不热闹。到了夏日晚上,更是游人如织,或坐船游览,或组团观光。
进入深秋,孔雀河引人注目的是洁白高雅的天鹅。每年都有大批天鹅来到孔雀河,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也为库尔勒的冬日增添了生机。
没有塔里木油田大开发,就没有孔雀河大变化!一条河,印证了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繁荣、和谐发展。现在,库尔勒老城区有孔雀河,南市区有杜鹃河、天鹅河和鸿雁河,开发区有白鹭河。这些河不但独自成河穿城而过,而且相互贯通,形成了“河在城中流、城在河中映”的独特大漠“水城”。 (苏华)
从几米宽的土路到高等级的市道
讲述人:简新 年龄:47岁
单位:塔里木油田东河油气开发部
库尔勒市有一条路,起名“塔指东路”。
站在办公室向窗外望去,一条宽阔平坦、川流不息的马路映入眼帘。
“那就是塔指东路,毗邻塔里木油田基地。这是一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路。”简新说,1991年,正是塔里木油田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的第三年,他从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石油学校毕业后,怀着一个年轻的“油二代”特有的“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豪迈石油梦,奔赴祖国大西北,来到了库尔勒市。从此,他见证了这条路从无到有的变化。
建设中的塔里木石油小区和田园之间就是一条几米宽的土路,后来又改造成简易的砂石路。
每到春天,风沙时常捣乱。库尔勒的风与简新家乡的风大不相同。狂风大作时,风裹挟着路边尘土和沙粒打在身上生疼,黄沙弥漫,一改往日春风拂面的清爽感觉。他初次遭遇沙尘暴是在一个午后,明亮的天空瞬间暗沉下来,似乎白天与傍晚没有过渡就进行了一次高速切换,行人和车马在这条沙子路上若隐若现,天与地同时失去了颜色,让人睁不开眼睛。尤其是到下雨天,这条路到处是淤泥,坑洼里蓄满了水,泥泥糊糊。路限制了人的出行,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简新的记忆里,路边还有几株纤细的白杨,总不见长大。倒是村房后的香梨园,在秋后飘逸着阵阵芳香,着实让人垂涎。这条没有名字的路旁,最先建起一幢6层高的塔指机关办公楼和油气开发公司办公楼,也是这条路旁第一栋多层建筑。
随着来往油田基地的车辆持续增加,原先的简易公路已经越来越不能承受,修建一条高等级的城市道路迫在眉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条路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条沙子路,后来修建成双向六车道柏油路,就是塔指东路。”简新说。这条路修建后,没有了尘土,没有了坑洼,雨后路上没了积水,交通也方便了。
宽敞的塔指东路,从库尔勒狮子桥头开始,横穿香梨大道,与石化大道交汇,把塔指石油小区紧紧揽在怀中。
因油而生的塔指东路,如今是库尔勒市一条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为进一步加快塔里木石油会战步伐提供了保障,同时成为库尔勒市打造区域性的现代产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交通通信枢纽和新疆南疆中心城市的幸福路。 (苏华)
从21岁到66岁千张照片讲述一座城
讲述人:侯建 年龄:66岁
职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摄影家
侯建两岁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他随父母进疆。青年时,他迷上了摄影,用照相机留下了库尔勒过去的影子,也映衬了今天的繁华。
侯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一张1974年拍摄的老照片——库尔勒第一个灯光篮球场。那年,侯建21岁。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库尔勒举办全疆青年篮球赛。当时,在他眼里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昔日“高大上”的篮球场,其实就是在一块平地周围安装上照明灯,以方便晚上进行比赛。“这个篮球场位于现在的巴州人大、政协的办公楼下,已经难寻踪影。”侯建说。
40年前的库尔勒人民广场什么模样?在侯建拍摄的照片中,可见几个孩子在沙石地上放风筝,周边的建筑都很低矮,当时在建的巴州工行大楼,也不过四五层。
“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子,为数不多的几条街道尘土飞扬。”这是库尔勒40年前的样子,侯建说。
1989年前,孔雀河并没有穿城而过。
侯建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田包围的小城中只有两条街道,零星的楼房夹杂在平房中间,杂乱而又土气。孔雀河南岸那片庄稼地,现在已成为完善的塔里木石油小区。
“库尔勒市将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地段转让给了石油。”侯建对照今昔两张照片说。1989年4月10日,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库尔勒正式成立。从此市区规划实现了从孔雀河北岸向南岸的跨越,拉开了孔雀河南岸建设的序幕。
侯建的两张照片见证了孔雀河南岸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中一张照片是新建的连片院落,那是为了建设塔里木石油指挥部,铁克其乡阿克塔什村村民搬迁于此。几年后,基于塔指建设的需要,这些村民搬离阿克塔什新村并住进了楼房。
侯建指着一张1997年拍摄的照片说,横幅上写着“库尔勒市建设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可以看出那时的建设路很窄小。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建设路变成石化大道。没有了建设路,只留下了与当年相关的名称——建设桥、建设街道、建设派出所。
“那时人们对建设路改造成8车道,颇有微词,认为猴年马月才会有那么多车在上面跑。”侯建说,“看看现在车水马龙的石化大道,当时决策者是有远见的。”(苏华 陈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