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采油一厂:“上产组合拳”保“稳产”

   2019-04-04 石油设备网Yuanyou43110
核心提示:3月20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技术人员对双T4014井实施补孔措施后,该井日产油由1.3吨增加到17吨。    实施措施补产,是该厂提升产量的方式之一。今年一季度,该厂共实施常规措施补产75井次,日增油135吨,累计增油4628吨。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生产经营形势开局良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这与采油一厂的贡献密不可分。年初,采油一厂就定下了 “奋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的目标,要求技术人员 “挑战不可能”,通过措施补产、老井复查、自主部井等措施,把无潜力油藏变潜力油藏,把长关井变效益井,赢得了生产主

    3月20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地质技术人员对双T4014井实施补孔措施后,该井日产油由1.3吨增加到17吨。

    实施措施补产,是该厂提升产量的方式之一。今年一季度,该厂共实施常规措施补产75井次,日增油135吨,累计增油4628吨。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生产经营形势开局良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这与采油一厂的贡献密不可分。年初,采油一厂就定下了 “奋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的目标,要求技术人员 “挑战不可能”,通过措施补产、老井复查、自主部井等措施,把无潜力油藏变潜力油藏,把长关井变效益井,赢得了生产主动权。一季度,该厂共生产原油14万吨,超产105吨。

    压裂变“疑难井”为“高产井”

    赵凹油田泌304区属于低孔低渗油藏,自然产量低,单元开井数共69口,平均单井日产液仅8.9立方米,日产油仅1吨。

    “低孔低渗油藏的单井产量就没有办法提升?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个‘鸡肋’变成可口的‘鸡肉’。”采油一厂主要负责人给技术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去年10月,该厂就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讨论,确定通过压裂,来解决低孔低渗油藏产量低的问题。

    安4021井是泌304区的一口采油井,日产油只有0.4吨,长期处于低能生产状态。该厂技术人员综合分析静、动态资料,认为,安4021井小层储量含油性好,地层有一定能量,具有压裂改造增产的潜力。1月31日,实施压裂措施后,日产油8.4吨。截至目前,累计产油271吨。

    一季度,该厂对泌304区快10口井,实施了压裂措施。10口井日增油61.8吨,累增油1289吨。

    效益复产让长停井变效益井

    “有效复产一口老井,等于低投入一口措施井,油井停,研究认识不能停,效益评价不能停、有效复产不能停。”3月25日,该厂地质研究所所长黄永强一边研究老井复查方案,一边给技术人员交代。

    今年以来,该厂仔细筛查每一口关停井,将关停井评价与井网、流线、注采调整结合,把准油井“脉”,开准治理“方”,使长停井也发挥作用。

    H4-147井由于不出液,2017年3月23日,该厂关停了该井。“关停井不贡献产量,还要增加维护成本,得想办法让它们发挥作用。”黄永强交代技术人员。

    该厂地质技术人员蔡晓梅深入对比研究该井周围井况后,对该井详细复查,发现该井具有良好的圈闭条件,含油性较好,有动用潜力。3月3日至3月8日,技术人员对该井进行补孔验证后,该井获得高产油流,日产油11吨,含水仅5%。

    一季度,该厂通过老井复查措施,效益复产18口井,提升产能15.8吨,累计产油636吨。

    自主部井“翻出”新储量

    3月15日,该厂技术人员自主部署的新井泌269-3井投产后,获得高产油流,日产纯油24.4吨。

    得知自主部署的井获高产,该厂地质研究所静态室技术人员张道连长舒了一口气。他说:“作为基层的地质技术人员,必须利用熟悉油藏和地层的有利条件,发挥好自主权,挖掘油藏最大潜力。”

    今年以来,面对老油田日产水平下降,递减加大的不利局面,该厂地质技术人员主动搞好侧钻、更新、调整井部署,在下二门、魏岗、赵凹、张店等区域开展老井复查及滚动勘探工作,在预测增储区域部署新井,努力扩大自主部井区域,提升自主部井成效。

    为了确保自主部井效果,张道连和同事先在泌269井区开展试验。他们对该区块的94口井进行了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后,认为该区具备增储挖潜空间,认为可以通过自主部井,释放泌269井区的油藏潜力。在这个区块获得成功后,该厂扩大了自主部井的范围。

    一季度,该厂地质技术人员在构造复杂区、砂体相变区,自主部署油井10口。目前,投产2口,日产油25.6吨。

    (常换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