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优化异常井专项治理,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强化数据整合预警等多举措,达到迅速有效处置异常井目的。”这是4月1日,采油一厂生产运行科工程师刘志恒就如何对异常井管控治理说的一番话。
今年以来,该厂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异常井管理,畅通信息平台,密切三方联动,减少异常处置中间环节,做到了当天发现、当天诊断、当天处理,从而提高了处置实效,截止3月28日,全厂异常井同比减少了30口,日均占产降低了5吨。
三方联动 应急处置“短平快”
3月25日10时,该厂采油管理一区巡井人员发现S72-13井口不出液,立刻将异常情况及相关井况数据通过异常井管理指挥平台进行上报。平台上该厂开发研究所、生产运行科异常井负责人第一时间同时收到信息,开发研究所在指定时间节点前制定异常处置方案,期间,生产运行科同步着手安排生产车辆、人员准备施工作业。13时,异常井开始实施处置措施,17时,异常井恢复正常起抽生产。全程耗时仅7小时。
“异常情况处置实效的提高,得益于针对异常井管理建立的三方联动机制。”采油一厂副总兼生产运行科科长王海峰总结说。
异常井管理三方联动机制,是采油厂针对提高异常井处置实效,减少异常井占产,联合采油管理区、开发研究所、生产运行科建立的联动工作流程。通过成立异常井管控平台,畅通信息传递跟踪,减少信息滞后延误的时间,同时,在工作流程中,明确处置时间节点,部门之间既各司其职又密切联动,形成情况上报、方案制定、生产保障、措施跟踪环环相扣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异常井处置当天发现、诊断、处理的工作目标。
精准施策 点面布局“严细实”
“2019年初,针对塔河2区、4区奥陶系稠油质,开井后易发生高回压、高电流的异常情况,一厂优化该区块的掺稀流程建设,提早开展正注、稀油、高压伴水等整治措施,异常井发生周期明显延长。”厂生产运行科副科长张宁介绍说。
为减少异常井占产影响,这个厂以旬为单位,通过定期组织异常井排查、诊断会议对比各区块老井措施、新井产量变化,找出油藏区块差值较大的异常原因,落实处置措施进行效果对比,整体把握区块运行方式,有针对性制定异常处置方案。
1-3月,全厂共实施掺稀流程1条、加药间6个、周期正注8井次,洗井5井次。使异常井区块管理方式对异常情况的发生具有提早防范、覆盖面大、效果明显的特点。
对标《手册》 现场诊断“狠准灵”
3月7日7时,采油管理一区巡井人员对异常井TK349井进行巡查,发现井口光杆滞后,巡井人员立刻依照《采油一厂异常井处理手册》,先进行流程、仪表的检查及数据录取,之后实施憋压,上报相关参数,同时通知采油管理区技术组人员上井测功图液面。
“以往油井发生异常,进行憋泵操作和通知技术组测功图液面,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报告、请示环节,自从有了处理手册,我们可以按照规程要求自主进行,减少了环节,加快了异常处置速度。”巡井班班长龚华说道。
针对异常情况处置涉及部门广、环节多、职责不明确的情况,该厂认真梳理各部门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业务指导书,先后编制《异常井实效管理方案》《采油区异常井生产管理办法及细则》《采油一厂异常井处理手册》,细化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大大缩短异常处置时间,对高效处置异常井情况有指导意义。
同时,还对油井按产量进行分级管理,产量5吨以下油井的异常情况授权采油管理区按规范自行处理,减少了中间环节。(王远程 王贵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