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面对已有20多年开采年限的区块,气井自然递减快、井口压力低、产能接替不足、储量品质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凸显。诸多问题面前,公司要做到稳产保产,还要降低成本,谈何容易?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这是个不好揽的“瓷器活”。面对质疑,公司班子坚定选择:这“瓷器活”,我们揽定了!
用好“人”这颗“金钢钻”
要揽“瓷器活”,说起简单,实则不易。近年来,挡在公司面前的不仅仅是生产经营的诸多困难,更难的是公司多年来人才队伍的“空心化”,公司发展“长不大”等问题,公司员工抱怨没有“想头”,工作缺乏激情没有积极性,公司发展受限缺乏生机与活力。如何有效疏导、转变员工观念,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为公司的发展增添活力。今年以来,公司除向员工加大形势任务、典型模范人物事迹宣传引领外,以“机关做给一线看、员工带着员工干”的工作思路,依托技术、管理、班组“1+1+1”机制,开展机关、井站结对共建,通过机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作“传帮带”,问题答疑解惑,达到解决生产经营的常态化问题,对井站基础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性作用,促进了公司基础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实现了机关、基层员工的共同提升。目前,公司机关6个部门职工与28个班组井站结对,公司领导与承包的要害(重点)部位联系井站结对,结对共建实现管理人员与基层班组“两个全覆盖”。同时,公司还不断完善“责任与业绩、业绩与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以“安全增产增效”竞赛、师带徒、技术比武等活动为契机,强化活动推进、考核同步、奖惩并行,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为公司构建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在平台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绩效奖励、重点培养等激励,不仅加强了班组之间、员工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比赛,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与能力,同时激发了员工主动学好技术、练好本领、干好本职的工作激情,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抓好技术这颗“金钢钻”
在年初的工作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李华昌说:公司上下要通过工作实践,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摸索出有效的管理模式,要坚持“效益”为中心,以效定产,压低无效工作量、停止无效生产项目,摒弃那种“不计成本、不算投入”的想法,要紧紧围绕“稳产、上产、降费”思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要挖掘老井潜力、强化产能接替。由此,一场“低成本”之战拉开序幕:从老井稳产到措施工艺,从气井调整到跟踪评价……加大生产组织衔接及措施井、低产井的分析力度,从单井入手,认真分析单井、井组、井区潜力,对比分析各项稳产措施效果。动态调整气井维护措施,每日对老井稳产维护进行跟踪和评价,泡排有效期从2-3天延长至4-7天,井间气举增产量稳定在2万方。开展工艺组合应用,实现选井、泡排、导低压排液等工艺有机结合,进一步降低稳产维护的无效、低效施工率,实现从要效果到要效益的转变,组合措施单井次施工增产气量3.33万方,排液1.34方,施工前后油套压差降低0.93Mpa。加强对增压机组的维修和保养,设备正常率较同期上升150%,非正常停用机组由同期的8台下降至2台,通过调整增压气井、增加降噪措施、优化增压机启用模式等方式,新启用增压机4台,目前运行8台增压机组对154口井开展增压开采,日处理量约18.1万方/天,实现增压开采采出量7.26亿方。良好的顶层设计,精准的管理办法,系列技术手段将使提质增效、低成本之路越走越宽。
盯住“省”这颗“金钢钻”
节约成本不是说说而已,打造低成本开发典范也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付诸于具体的实际工作之中。今年以来,公司紧紧盯住“省”字下功夫做文章,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减少不必要开支,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定额控制井站水、电和通讯费用等可压缩性耗费。通过生产联动、挖潜联动、管理联动等优化管理开展的“对标活动”,不断精细成本控制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控制潜力——优化生产方式,间开部分生产气井;强化远程监督管理,实现生产、安全环保数据信息的接入控制;强化招投标,对承包商的多头控制实现统一管理;开展撤并站、小改革、小发明,压减生产维护成本。一季度,通过对新场28个场站地层水凝析油含量的认真分析,仅保留6个场站地层水拉运到集中处理点,其余的直接拉运到就近的袁家处理站,并在封井作业中利用地层水压井,极大地减少了地层水的处理、拉运费用。“自公司提出打造‘低成本’工作开展以来,一季度,仅地层水拉运一项就为公司节约费用十余万元。”公司总会计师杨汾告诉笔者。一系列实用的、可操作的手段,为公司打造低成本开发典范发挥出“小单位”的“大作为”。
打造川西低成本典范之路,新联公司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未来之路,公司将乘势而上!
(王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