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听到韩国取得阿联酋200亿美元核电大单的消息,王炳华的心被刺痛了。作为负责推动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他知道一个国家实现核电技术出口是多么重的分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和我国几乎同时起步发展核电。现在,我们却落在了后面。”不过,让人感到鼓舞的是,2009年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技术正从梦想逐步走向现实: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西屋先进压水堆(AP1000)技术建造的首批4台机组先后开工3台,依托这批项目进行自主创新的“中”字头核电技术CAP1400也已起步。
从“核电大国”变“核电强国”的梦想
在历经近30年不懈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核电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却也面对着些许的尴尬与无奈:在设计、建造运营能力不断大幅跃进的同时,在大型商用核电领域中始终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现有投运的11台核电机组中,使用的技术却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世界核电复苏大潮汹涌、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空前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核电未来往何处去”的问题日益迫切。
2006年底,我国政府作出“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重大决策: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
“这是高起点推进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开放之路,也是一条被韩国证明行之有效的路子。”王炳华说,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核电”技术,由“核电大国”转变成“核电强国”,一直是中国核电人的梦想。
当初引进AP1000技术时业界存在不少质疑之声:既然是世界上安全性最好、技术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为什么第一台机组不是在美国本土而在中国建造?
对此,王炳华认为,中国率先决定引进AP1000技术实际上是节约了成本,如果等到现在全球核电正“热”时才引进,就会错失先机并大大增加引进技术的成本。
据了解,经历核电停滞期后,美国也重新启动核电建设,目前已有3个核电站6台机组采用了AP1000技术,第一台AP1000机组将于2016年投产,比中国晚三年。
AP1000机组国产化率已达55%
为掌握AP1000依托项目的最新进展,王炳华上周末又去了一趟浙江三门核电站建设现场。他坚持一个月至少去一趟三门核电站。
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是全球首台建设的AP1000机组,其进展备受世界瞩目。其与2号机组及山东海阳核电站的首批两台机组一起被确定为我国引进AP1000技术的自主化依托项目。
据了解,为推动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发展,国家共投入131亿元重大专项发展资金,其中三分之一用于AP1000技术的消化吸收。
王炳华介绍,随着2009年12月28日山东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的开工,4台AP1000依托机组已经有3台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目前各机组工程进展顺利。两个核电站首台机组按计划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4年2月并网发电。
因是首次从图纸变实践,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在摸索中。可贵的是,我国核电人在引进消化这项先进技术、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和依托项目的工程建设中,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自主创新,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核岛安全壳、模块、主管道、大型锻件、核岛筏基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等五大核心关键技术。目前,这些设备的综合国产化率已达55%。
2017年建成CAP1400实现自主化
不过,引进AP1000仅是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征程的第一步,更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此国家专门设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目标是通过再创新,开发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
这个重大技术专项示范工程的代号是CAP1400,意思就是中国的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先进非能动核电技术,C即代表中国。为实现这个自主化目标,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外方为主,我方全面参与,建成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AP1000机组,基本形成AP1000三代核电沿海厂址标准设计;第二步,我方为主,外方支持,形成AP1000内陆厂址的标准设计,完全具备在沿海和内陆建设AP1000核电机组的能力;第三步,实现全面自主创新,形成CAP1400标准设计,建成CAP1400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及进行规模化建设,开展更大装机容量的CAP1700的预研工作。
目前三个内陆核电站项目湖南桃花江项目、湖北咸宁项目、江西彭泽项目到2010年年底都将具备开工的技术条件,即理论上已经可以实现自主建设。
据了解,第三步战略中将建设的CAP1400核电站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该核电站选址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华能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专题技术研究。按照计划,这个“中”字头核电站2013年开始建设,2017年底并网发电。
届时,我国将具备成套核电技术出口能力。王炳华说,只有拥有自主化技术,才能像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一样,在满足国内核电自主建设发展的同时“走出去”,赢得世界核电大单。中国虽然起步晚,但他坚信,一定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