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中国化工报
70年来,青海省化工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资源勘探到精深加工、从产品单一化到多元化、从弱势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青海省处在一个半封建半农奴制的社会,民生凋敝、经济萧条,石油和化学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较快发展,已建成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氟化工、硅产业、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等化工行业体系,盐湖资源开发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
目前,全省化工产品种类由3种增加到钾肥、纯碱、食用盐、金属纳、氢氧化镁、高纯镁砂、氢氧化镁阻燃剂、PVC、甲醇等50余种,化工企业由解放初期的海阳化学厂一家增加到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格尔木炼油厂、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中浩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青海矿业、五矿盐湖有限公司、中农茫崖兴元钾肥有限责任公司等40余家。
70年来,青海省紧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湖化工和能源化工,构建了由资源开发—产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从盐湖化工来看,一是发展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建成了钾、钠、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盐湖资源实现多元发展,青海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和纯碱生产基地。目前,青海在产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复合肥、硝酸钾、氢氧化钾等产品,钾肥年产能达到850万吨,硫酸钾达125万吨,复合肥达100万吨。此外,青海氯化钠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纯碱年产能达450万吨。依托锂资源,青海还建成了碳酸锂年产能6.2万吨,在建9万吨。青海还以盐湖资源深度开发产生的氯平衡为重点,着力构建了氯平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盐湖化工与能源化工融合发展。全省形成PVC年产能185万吨,并以PVC为基础,生产PVC型材、板材等下游产品。
二是依托盐湖丰富的芒硝资源,已在建设的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纤维和1万吨聚苯硫醚滤材及改性材料项目,不仅打破了美、日少数企业的长期垄断,也缓解了国内对聚苯硫醚纤维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年产2000吨溴素项目的建成投产,对保障我国溴素供应,促进盐湖稀散元素利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能源化工方面,青海省持续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建设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目标。改造提升炼油和油气化工,推进发展新型煤化工。青海加快推进油气化工产业与盐湖化工、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全省先后建成格尔木炼油厂国V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天然气制甲醇、液化天然气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年产15万吨稳定轻烃、5万吨烷基化及航煤生产配套完善改造等项目。目前,已形成年产150万吨原油加工、110万吨甲醇、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采生产能力。格尔木炼油厂、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中浩天然气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也应运而生。同时,盐湖化工和油气化工有效结合,实现了盐湖化工从无机向有机的跨越,航煤生产配套完善改造项目主装置也已建成。
2016年8月,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青海省更加明确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盐湖化工方面,着力稳定和提升钾肥生产,合理规划产能,建立钾肥储备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钾肥核心基地。注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满足其对钾肥行业产量、品质以及环境友好的要求,重点开发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高效、环保钾肥新品种,向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填补国内精钾产品品种和规格空白,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钾肥利用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保证工业产品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加紧盐湖稀散元素的开发程度。盐湖资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溴、碘、铷、铯、锶,加强储量勘察确定,本规划期内逐步开展该类稀散元素的提取,使之成为盐湖资源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化工方面,仍以氯、硫资源的平衡为主要原则,整合省内能源资源、积极争取新疆吐-哈盆地煤炭资源以多种形式入青,与宁夏宁东、新疆准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相结合,顺应“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充分发挥全省及周边煤化工资源、技术,深化合作与市场开发。与长江上游快速增长的产业市场相配套,以深加工为主导方向,积极构建靠近消费端的精细化、高端化能源化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