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部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史。
在刚刚结束的集团公司2019年领导干部会议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在主题讲话中回顾总结了70年来中国石油工业科技创新成就,以及近年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展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更坚定了广大干部员工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石油腾飞,科技图强。回望历史,石油工业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创新的石破天惊。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陆相成油理论和“五朵金花”炼油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地质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到集团公司重组成立以来,古老碳酸盐岩成藏理论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三元复合驱等开发技术的配套完善、海外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成套技术……一批尖端石油科技挺进世界第一方阵、成为国之重器,多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公司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整体飞跃,科技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激荡辉煌再扬帆。石油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加速度。近些年来,集团公司党组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对实施创新战略做出全面部署,紧紧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盈枝。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得到新加强。集团层面增设专业技术委员会,优化整合企业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和顶层设计更完善;加大科技条件基础平台建设力度,形成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公司在国家石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扩大与国内外大公司和知名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成国家级示范型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基地,主导制修订一系列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公司在油气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科技攻关应用取得新成效。公司加大科技攻关和重大工程装备软件研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创新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成绩单亮眼——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整体水平保持国际领先,炼油化工技术进步显著,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关键技术引领国际管道技术进步,工程技术追赶步伐加快,油气工程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地热和航空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技术取得新进展,固控环保一体化等绿色环保技术助推了公司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改革管理实现新突破。公司大力推进直属科研院所改革,全面推行“双序列”改革,下放科技项目经费、重大科技专项过程管理等权限,设立直属院所基础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基金,制定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奖励办法……科技创新的护航保障制度更加有效,科技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信息技术应用迈上新台阶。公司充分借力信息化技术,为石油工业提供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深化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建成了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打造专家共享中心,持续拓展云技术平台……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石油工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数字化变革。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搭建公司两级人才培育平台,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大科技人员激励力度,激发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同时,党委对专家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员创新创效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成果丰硕,成绩来之不易!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积蓄创建世界一流强大动能,科技创新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创新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加速度在石油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上稳健前行!(撰文马莹莹 制图刘佳杰)
企业领导谈
苟量(东方物探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十三五”以来,东方物探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创新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位置,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适用技术,全面提升找油找气服务保障能力,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显著增强,销售收入连续4年保持全球物探行业首位,建设世界一流地球物理技术服务公司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张晓东(大港油田党委书记)讲话总结了70年来的石油科技创新成绩,非常全面、客观、自信,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既要有“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创业精神,又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担当。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集团公司以非常高的政治站位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孙树祯(吉林石化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 “十三五”以来,吉林石化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每年开展“十大”技术改造项目、“十大”科技瓶颈攻关和“十大”新产品开发,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三年来,累计科研投入6.6亿,取得科研成果134项,科技创新综合创效18.6亿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盈利和高质量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