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⑩ 寻精神的力量:华北

   2022-12-17 石油设备网wangfang10380
核心提示:是什么让华北石油人创出年产173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做出重要贡献?是什么让华北石油人第一个发现最

是什么让华北石油人创出年产173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做出重要贡献?是什么让华北石油人第一个发现最大的古潜山油田,第一个确立“古潜山”“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理论,打出1976年第一口全国单井日初产超5000吨的油井——任9井,第一个向北京输送天然气“四个第一”而载入中国当代找油史册?又是什么让华北油田人走低成本发展之路,实现特色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能源企业?追寻一个个创业者的步伐,探究一个个新发展背后的故事,我们找到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华北油田的艰苦奋斗精神。

一代代华北油田人秉承艰苦奋斗精神和“为油拼搏、为国奉献”的信仰,锻造出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斗志,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品格,敢为人先、奋力开拓的锐气和争创一流、忠诚担当的信念。

精神航标引领发展,华北油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斗志和蓬勃的创造力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跑出一个又一个加速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发展。

任四井

任四井是华北油田的发现井,是华北油田第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油井。1975年9月5日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油171万吨。它的诞生,揭开了华北油田石油会战的序幕。

任四井的发现,开辟了找油找气新领域,带来的“新生古储”“古潜山油田”等地质概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油气勘探理论,是石油勘探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它带出了任丘外围“十大潜山”和“四块一带”的一个又一个“金娃娃”。

任四井已走过44年的辉煌历程。在石油人的精心维护下,它仍在奉献着黑色“血液”,成为华北油田的象征和骄傲。

巴19井

巴19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30.8公里处,是一口预探井。

巴19井2001年4月20日开钻,完钻深度1800米,同年5月25日试油,日初产油29吨,是巴音都兰凹陷第一口商业运营的油井,打破了巴音都兰凹陷的沉闷勘探局面,开辟了找油新领域。

巴19井钻探成功并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标志着巴音都兰凹陷勘探取得实质性突破,改变了过去注重构造找油的传统模式,揭开了寻找规模整装油藏的序幕。

盐碱滩涂,芦花飘荡,夕阳下油井拉长的影子让人感觉寂寞、荒凉。对54岁的采油一厂任南作业区党总支书记张平来说,任四井的工作经历在骨子里刻下这句话——

“石油人干活不打折”

1982年,刚刚毕业的张平怀揣梦想,身背行囊,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任四井所在的任二计量站工作。

那一年雪下得特别大,师傅带着他去给距离任四井10公里的任59井清蜡,齐膝的雪让他们只能步行去井场。走到半路,他冻得僵硬的手已拿不住沉重的工具,跌倒在雪地里。他跟师傅说:“师傅,天太冷了,咱们回去吧,等天好了咱们再去干。”师傅捡起掉落在地的工具,扶起张平,对他说:“咱能等,油井能等吗?如果3269钻井队等一等,还能有任四井吗?记住,咱石油人干活不打折。”那一天,师傅和他,背着工具,清完蜡回到任四井,用了整整5个小时,俩人都冻僵了,成了两个雪人。雪地上印下师徒俩蹒跚的脚步,张平心里也深深刻下了“石油人干活不打折”这句话。

2008年春节,任丘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油区陷入瘫痪,接到电话的张平把生病的老父亲托付给妻子就要往单位赶,妻子抱怨说:“大过年的也不在家,爸都生病了,你就不能让别人去呀?”父亲推了推顿住脚步的张平:“快去吧,你放心,我没事。”张平在作业现场和员工们一起查线路、解卡堵、复生产……一干就是4天4夜……直到最后一口油井恢复正常生产,他才回家。

2013年,48岁的张平响应油田公司“走出去”的号召,背起行囊奔赴长庆油田麻黄山北项目部任项目经理。黄土高坡,员工每天喝的是水窖里储存的水,水窖里有老鼠、虫子,还有厚厚的沉淀物,卫生条件差,不少员工喝了拉肚子。张平一面着急解决员工的吃水问题,一面带着大家抓生产、促管理。他常跟员工们说:“我们要把任四井的精神带到这里,树立华北油田的良好形象,打造一流的外部市场品牌。”整整6年时间,张平和员工们一起战酷暑、抗严寒、迎沙暴,把433口油井管理得井井有条,让长庆油田干部员工对华北油田人竖起了大拇指。

29年前,父亲执意让她选择采油专业,采油一厂任南作业区任二采油站采油工孙亚萍接过父亲的“枪”——

“扎根一线,绽放青春,不负韶华”

“这就是任四井,日产千吨……”30年前,父亲孙哲林第一次带孙亚萍来到了他工作的任四井,那份骄傲溢于言表,让懵懂的她感觉当一名采油工是很光荣的事情。

29年前,父亲执意在她的中考报名志愿单上填写了采油专业。为此母亲和父亲大吵一架:“一个女孩子,风里来、雨里去的有啥好?”父亲说:“咱石油就不需要新鲜血液?作为任四井的下一代,咱闺女义不容辞。”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华北石油学校采油专业录取,开始了她与石油的人生旅程。

毕业分配时,单位有优惠政策,优先照顾本单位子女。父亲则说:“在哪干不是干,咱石油人的孩子没那么娇气。”就这样,她服从分配来到远离父母的雁翎油田。21岁的她开始跟着师傅在芦苇荡间巡井、取样、量油……勤奋好学的她成为单位第一个单独顶岗的实习生。

2004年,孙亚萍因工作需要,当上了任四井的讲解员。每当她给别人讲解任四井的辉煌历史和曹树祥的先进事迹时,她的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也渐渐明白父亲当年执意让她选择采油专业的苦心。除了讲解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任二采油站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以素质优良的完美形象展示了华北油田人的风采。

在2019年油井春季保养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主动请缨,和男员工一起爬驴头,调整、清洁、防腐、紧固、润滑一样都不落,保养得比男员工还仔细,并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延长曲柄销销轴寿命的改进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创造效益5299元。在扎根一线的25年中,孙亚萍一直秉信父亲教诲——踏实,肯干,听从安排,不讲条件。她说:“选择了采油,就是选择了奉献,我要和父亲一样,扎根一线,绽放青春,不负韶华!”

采油苦、钻井累,又苦又累作业队,采油一厂任南作业区任二采油站站长贾胜对于苦的理解是——

“为石油工业做出一份贡献,虽苦也甜”

对于油二代贾胜来说,采油一线工作是什么样的状态?他没有切身体会过,只是听父辈们说。可自从他在任四井所在的任二采油站工作了两年后,真切地明白了石油人的奉献精神意味着什么。

2019年任三注管线改造,作为属地负责人的贾胜全程进行监督、协调,同时还负责管线沟开挖,很快这条管线施工遇到了最难改造的路段。这路段有200米,路段内有2条在用玻璃钢注水管线、2条光缆、一条电缆、一条燃气管线、一条长输线,无论哪条光缆和管线出现问题,都是安全大事。为了这段管线顺利施工,贾胜早出晚归,一边人工探测,一边指挥挖沟机开挖,一刻不离现场。每当遇到接近电缆管线的地方,贾胜就用铁锹探,用手扒……经过9天坚守后,管线施工顺利完成,没有碰着一寸原油管线,没有挖断一根电缆。

在任二采油站这样的工作很多,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大家都争先恐后,没有一个人嫌苦、嫌累,他们说:“我们守着任四井,任四井的精神早就植入我们骨子里了,这点苦算啥!”每当看着石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化为国家建设的一份力量,贾胜觉得:“为石油工业做出一份贡献,虽苦也甜。”

想起2001年驻守巴19井的时光,宝力格作业区采油五班班长陈会军久久不能平静——

“难忘那段艰难的岁月”

2001年,陈会军只有30岁。那一年,陈会军在巴19井连续120天坚守,一口井、一台发电机、一座单体罐是他工作的全部,几乎与世隔绝。那时的二连油田自然递减迅速,找不到接替区块,开发陷入低谷。就在一筹莫展之时,巴19井突破的喜讯为二连油田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巴19井承载着石油人的希望,如何管,怎么管,才能让它喷涌出更高产的油流?作为一线员工,最重要的就是录取最精准的生产数据。酷暑、狂风、暴雨、沙尘,无论天气怎样恶劣,他都准时在现场测量。干一件事情容易,可坚持做下去难。每隔一个小时,电流、压力、含水、罐位等一系列的数据都要详细测量,陈会军每天录取的数据清晰、精准且从未间断。

2001年4月29日,陈会军感到浓浓的土腥味在空气中弥漫,片刻工夫,沙尘暴就猛烈袭来,狂风吹扫着地皮,抽油机和单体罐也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在了视线中。

“今天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明天技术人员要来查看数据制订规划,怎么办?”短暂的犹豫后,他凭借经验判断方向,艰难地向井场前行。沙尘钻进微微睁开的双眼,不停地流眼泪,他只好猫着腰摸索着走向巴19井,开始数据测量。8个小时的沙尘,8次准确完成数据记录,他认真完成了每一项工作。

120天的持续值守,他准确录取的数据为技术人员、钻探人员发现宝力格油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如今,看到巴19井周边鳞次栉比高耸的井架,陈会军常常会想起驻守的那段时光:“难忘那段艰难的岁月,难忘与他一起拼搏的二连人。”

看着寒风中的油井安全平稳生产,宝力格作业区采油五班采油工张建峰和边超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这片盐碱地蕴藏希望,我们会守好它”

二连油田的巴101区块,一眼望去是无际的盐碱滩,星罗棋布其间的抽油机,为这片荒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从2012年巴77一口单井到现在巴101区块11口井投产,从日产液20立方米到目前日产液百余立方米,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值守,张建峰和边超的工作越来越忙碌,感到自己的责任也重了。

草原的冬天,风说来就来。“往年的雪大,戴着手套手都根本伸不出来,出去的路也被封死了,水和吃的都送不进来,今年的冬天算是眷顾咱哥俩了。”张建峰对边超说。张建峰已在此驻站7年:“现在好多了,有了野营房,开着三组电暖气,晚上已经不那么容易被冻醒,更重要的是咱现在的房子能分区,有了专门的卧室、厨房、以后还能分出个休闲区……”

每天除了按时巡检,每4个小时一次的拉油检尺,张建峰和边超还会经常帮拉油车司机换轮胎。进入巴77区块的路都是由碎石铺垫,拉油罐车车体沉,车胎很容易被坚硬的石子扎漏。由于离作业区距离较远,路途颠簸,拉油车司机对巴77区块的拉油工作望而却步。为让拉油车能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尽管冬季气温已达到零下30摄氏度,张建峰和边超还是经常帮助司机更换轮胎。

寒风中,巡检和拉油工作持续进行,拿着管钳和样桶的手已冻得僵硬,脚也冻得麻木。张建峰和边超仍然一丝不苟完成每一项基础工作,看着寒风中的油井安稳生产,张建峰说:“这片盐碱地蕴藏希望,我们会守好它!”

尽管环境恶劣,与家人聚少离多,宝力格作业区采油二班采油工靳国安用实际行动践行石油精神——

“希望能在岗位上,做出一点成绩”

2013年4月,靳国安来到了宝力格作业区。从军人到石油工人,对于他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开始恶补专业技术,认真和师傅学习取样、测电流、换皮带、换盘根等基础工作,把一个个工序记到笔记本上。之后,在实践中,他揣摩每一个动作,并且做到安全准确。

渐渐地,靳国安对采油日常基础工作已可以熟练掌握。随后,他发现管理的油井属于稠油井,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时间长了结蜡严重,出现蜡卡从而影响产量。他在如何管理好油井上下起了功夫。利用休息时间,他翻阅了多本专业书籍,向技术人员请教,自己建立油井问题档案,每天对油井的生产参数变化进行记录。

盛夏草原酷热,一身工装从里到外被汗水浸透;冬季千里冰封、寒风凛冽,吹透了棉衣棉裤。对靳国安来说,接受不了的不是恶劣的气候,也不是熬夜蹲守,而是工作中不出成绩。他说:“希望能在岗位上,做出一点成绩,出新出彩。”他制订详尽的油井“保健计划”,有效保证了所管理几十口油井的开井率和生产时率,成为领导放心、员工称赞的采油工。

对于远离基地的二连油田员工来说,与家人聚少离多,太多愧疚在心。靳国安记得,女儿出生时,距离爱人的预产期还有半个月,他提前定了回家的大巴。但是巴38-52井、巴38-41井压力突然急剧下降,接到通知后,他赶赴现场,投入到两口井的补孔作业中。当天,还在抢险现场的他,又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妻子早产。此时他百爪挠心,想第一时间回到妻子身边,可抢险工作人手不足,他留在了井场。直到所有抢险工作完成,他才连夜赶回家。赶到医院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女儿已经降生。看着虚弱的妻子,他心中充满了愧疚。

正是每一位普通的石油人,舍小家顾大家,用汗水书写青春岁月,才有了油田的不断发展。

感言

“随着任四井的发现,一批又一批的石油人从祖国四面八方赶到华北平原,拉开了会战的序幕。随着高产油流的喷发,‘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情延续至今,依然激励着新一代石油人奋发向前。”——采油一厂任南作业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力华

“我在油田出生、长大、工作。任四井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注视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在这里奋斗。它更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了华北油田的诞生与成长。任四井带给我们的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不断奋斗的精神,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井!”——采油一厂“曹树祥班”班长张洪涛

“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忘我工作,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种精神永远启迪和激励着我们新一代石油人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铸就新的辉煌。”——采油一厂任南作业地工组技术员涂瓖芩

“我们作为新一代任四井的守护者,更要发扬老一辈石油人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忠诚和奉献书写新一代石油人的风采。”——采油一厂任四井守护员工李旭辉

巴19井的成功投产标志着巴音都兰凹陷勘探取得实质性突破,宝力格油田诞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石油精神传承下去,让它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二连分公司宝力格作业区地质技术员巫从亮

作为青年员工,我骄傲我是这里的一员,扎根油田,传承着开拓者的奋斗精神,并继续发扬光大。——二连分公司宝力格作业区站控中心技术员周密

十几年来,巴19井记录了一批又一批石油人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它传递给人们的是石油人“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作为青年员工,我立足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作业区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二连分公司宝力格作业区综合经营组员工高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