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能源新高地的大与长

   2022-12-18 石油设备网Lisa6790
核心提示:2019年的鄂尔多斯盆地,一串串箭头向上的数字和一项项被刷新的纪录横空出世:新增油气三级储量23亿余吨,前所未有;年产超400亿

2019年的鄂尔多斯盆地,一串串箭头向上的数字和一项项被刷新的纪录横空出世:新增油气三级储量23亿余吨,前所未有;年产超400亿立方米大气田诞生,国内首个;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迈上5700万吨,实现5000万吨连续第7年稳产,创造历史。加上延长油田连续第13个年头稳产千万吨,中国石化探得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整个盆地的油气产量当量已逾7500万吨。

自上世纪初始至结束,鄂尔多斯盆地在历经百年蹉跎后,终于在新世纪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已累计向国家贡献石油超过5亿吨,天然气逾4000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鄂尔多斯盆地之大,在于规模,在于潜力,更在于责任

幅员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5个省区,其天然气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4位。然而,南部的黄土高原、北部的戈壁与荒漠,其多层系的复杂地质状况,在赋予油气规模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

上个世纪,“边际油气田”“磨刀石”“三低”等紧箍咒在石油人头上一戴几十年。新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勘探地质理论和三维地震技术不断创新,水平井优快钻井、压裂核心技术的突破,使鄂尔多斯盆地迎来迅速上产的契机。

作为盆地内最大油气生产单位的长庆油田,自1970年开发建设以来,从零起步到1000万吨用了33年,从1000万到5000万吨仅仅用了10年,平均每两年换一个千字头。此后7年一直保持油气当量5000万吨稳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油气田。再加之延长油田的连续13年千万吨以上稳产和中国石化两大气田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使这块渗透率低到极点、自产井所占比例还不到1%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当量规模超过7500万吨。按照各油气田至2025年的规划,届时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产量规模将达8000万吨以上。

更令人可喜的是,作为目前国内油气产量领头羊的鄂尔多斯盆地,上产潜力十分巨大。

2019年,长庆油田探明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页岩油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目前已建成百万吨级生产能力,在未来3至4年内将建成300万吨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建成一个中型油田。

“2300平方公里的庆城大油田有10亿吨储量,在这个湖盆有4万平方公里,就算只有一半区域具备庆城相当的地质条件,那未来会有10个庆城大油田!”长庆油田副总经理付金华对油田发展的规模和潜力信心十足。

除了石油,长庆油田2019年全年的天然气产量超过400亿立方米,约占国内今年天然气总产量的25%。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将再上一个台阶,达到450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油勘探院油气开发战略规划所书记张虎俊介绍,长庆油田当前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43亿吨,石油资源探明率为35.2%,油气勘探总体处于早中期阶段,加之油藏综合含水61.8%,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仅有8.1%。天然气已探明储量超6万亿立方米,动用程度30.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15.3%,总体属于开发程度较低的油气藏,整个盆地的开发整体也处于早中期阶段。由此可见,鄂尔多斯盆地长期上产稳产潜力之巨大、之重要、之现实,为国内独有。

巨大的规模和潜力,往往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长庆油田石油产量占中国石油1/4,占天然气1/3,新的发现和储量占了1/2。”付金华如此道出整个盆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分量。事实上,过去10年时间,鄂尔多斯盆地每年探明石油储量约3亿吨、天然气3000亿立方米,连续10年占中国石油半壁江山。

“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要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注定了作为西部能源生产基地的鄂尔多斯盆地要在“大”字上有大手笔,这是新时期石油工业赋予这块宝地的神圣使命。未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石油要实现发展,最为现实的就是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走得稳,还要走得长

鄂尔多斯盆地,1000多年前,“石油”在这里被命名;100多年前,中国陆上首口工业油井在这里诞生;如今,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产量纪录在这里被刷新。

在实现新世纪头20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国内油气生产的绝对主力。那么,这块被誉为“半盆油、满盆气”的宝地,能否在大的基础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走得既稳又长?

困难是现实的。鄂尔多斯盆地不仅地表条件恶劣,施工环境差、难度大,而且地下构造复杂,逆冲断层发育,目的层埋深大,油气聚焦规律复杂。一半以上的油藏渗透率在1毫达西以下,没有自然产能,被国际石油界认为“无开发价值”。

另外,经过几十年的规模开发,固有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渐渐不适应新领域和新类型的油气勘探,盆地周边及外围盆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勘探任重道远。随着资源的劣质化加剧,目前上产主要依靠超低渗和页岩油,但技术需求又造成单井投资较高,加上油井初期递减大,难以实现效益与规模的统筹兼顾。

新的产能难上,现有的递减也难控。例如长庆油田,石油每年有12%左右的递减率,有200多万吨的产量要去弥补。气区老井综合递减率21.3%,日产气量低于0.5万立方米气井有8734口,以每年800口的速度递增。油气递减率控制难度逐步加大,渐渐陷入“多井低产”的困境。

再加上几近严苛的安全环保要求影响上百万吨的产量、用工量不变与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矛盾等诸多因素,鄂尔多斯盆地的远景发展困难重重。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做大的道路上,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人没有退缩。在做长的征途中,他们依靠着雄厚的资源基础,仍然取得了巨大成绩。

1987年,全国第一次油气资源评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只有40亿吨。到了2006年的第三次评估变成了100亿吨。曾有一位专家据此计算,光是延长一带的含油层系就占地10万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石油丰度40万吨的常规蕴藏,意味着400亿吨的石油埋藏量。除去一半折扣,还有200亿吨石油资源量。这就是鄂尔多斯盆地获得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已经走过50年勘探开发历程的长庆油田,2019年在勘探和开发工作上均取得超预期成绩。

在石油领域,探明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落实天环坳陷两个亿吨级油气新区带;实现碳酸盐岩领域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实现页岩油高效开发;完钻1口超长水平井,刷新亚洲陆上水平段最长纪录;陇东页岩油示范区具备年50万吨产油能力,国内最大的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初步建成。

在天然气领域,得益于黄土塬三维地震、沙漠数字地震、成像测井技术的突破,以及优快钻井、体积压裂技术的升级换代,解放了盆地东部低品位致密气资源。长庆油田2019年建成天然气产能115亿立方米,先后打出了59口日产无阻流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高产气井,年产天然气预计比2018年净增长25亿立方米,推动气田由“多井低产”向“少井高产”转变。

在做好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长庆油田在老区大力发展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大幅度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

长庆油田开展万口油井和千口气井评价挖潜,全年治理油井1000口、气井645口,增油15万吨、增气7.5亿立方米;实施复杂气井排水采气等措施,年增气27.8亿立方米;进行超低渗油藏通过压前注水补能、整体同步压裂等工作,水平井复压后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15吨以上,是复压前的5倍。

实现“东部硬稳定”,推进“西部快发展”,这是石油工业将来的重大使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鄂尔多斯盆地,将使我国能源工业西部快发展战略的基础更加牢固。

鄂尔多斯盆地,树起中国未来能源版图“新坐标”

上世纪90年代初,长庆石油人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安塞模式”,打开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快速增长的通道;世纪之交,又提出“三个重新认识”,实现了油气田开采由个别油气层单打独斗到几十个油气层的全面开花,促进了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苏里格模式”横空出世,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引气龙腾跃而出;2018年,长庆油田主动对接国家油气战略需求,将“稳油增气”调整到“油气双增”轨道,规划到2025年油气产量实现6300万吨,踏上二次加快发展之路。

在不同的时期,古老的鄂尔多斯盆地总能迸发出新的气象:思想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命、管理上的创新、精神上的塑造、责任上的担当,这些新气象,培植起从低产到高产的长庆油田,引领了盆地非常规资源的开发潮流,树起中国未来能源版图“新坐标”。

这个“新坐标”,在为其他生产单位提供经验和借鉴之外,或将赋予盆地更加新鲜的面貌,形成新一轮的引领风潮。

近年来,长庆油田将部分区块流转给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和玉门油田,预计至2025年,石油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吨左右。2019年年底,国家发布意见,在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将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中国油气体制改革更向前一步,甚至可以期待鄂尔多斯盆地产生前所未有的、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组织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根据国家战略的调整和能源安全形势,在不远的将来,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生产将极有可能形成以中央企业为主体、地方企业为辅助、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

在这样的格局下,鄂尔多斯盆地将会成为各油气生产单元信息互通、技术互利、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格局,势必会促进对盆地地质认识的深化,针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进一步突破,精细管理将进一步科学和规范。

若是按照目前的远景规划分步落实,遥望鄂尔多斯盆地的下一个10年,8000万吨的年油气当量必然达成。倘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就像长庆油田仅用10年油气当量便从1000万吨上升至5000万吨一样,在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整个盆地的亿吨产量也许并不是痴人说梦。

我们之所以有胆量去眺望盆地的未来,是因为这样的传奇,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真实地上演过。

在美国二叠纪盆地,近十几年来页岩油的开发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预计,二叠纪盆地在今后10年的石油产量将占美国新增石油产量的2/3、全球新增石油产量的1/4。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之上。

回顾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开发历史,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10亿吨庆城大油田的发现,以及国内最大的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初步建成,毫无疑问地证明:在庞大的地质储量稳定的状态下,一旦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技术探索获得革命性突破,那么我们或将也能够迎来自己的“页岩油革命”。

纵观中国能源版图,鄂尔多斯盆地毫无疑问是这场“革命”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也最有可能成为这场“革命”胜利的获得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经过上一个百年的发展,盆地变为“高地”。下一个百年,“高地”能否耸立成“高峰”?序章已经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个新的百年奇迹的诞生。

(记者张伟建,闫建文、张虎俊、翟龙亦有贡献)

业内观点

滚石上山:用创新挑战极限

长庆油田副总经理 付金华

2019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5700万吨,实现连续7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标志着长庆油田全速驶入“二次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实现新的突破,业内外都对长庆稳产增产给予很大关注。客观来讲,油田要实现稳产增产难度很大。

首先就是低渗透递减特别快。天然气自然递减率为23%至25%,石油为12%,每年要弥补这些递减的产量,必须要有新的重大发现。尤其是目前要在5000万吨稳产的基础上,产量要实现再提升,一方面要弥补递减的问题,一方面在弥补递减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上产。

其次是成本压力。盆地资源品位越来越差,从最早的低渗透,到超低渗致密油,再到页岩油,这就意味着油气发现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多,单井成本上升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还面临着工作量增加、人员需求及安全环保等方面诸多压力。

面对困难和压力,长庆油田始终依靠创新不断挑战低渗透非常规极限。对老区再认识、对新区新领域加深认识,通过理论的深化,指导勘探开发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放在前面,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针对盆地不同的地质目标,长庆油田及时调整战略。例如围绕大规模整装的油气藏,在勘探过程中怎么加强宏观把握,在开发中怎么优选甜点;如何针对源内油气藏的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攻关,实现效益开发;针对新领域新层系,外围甩开勘探,通过创新理论认识落实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

针对新形势制定油田二次加快发展战略,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找油找气的使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矿权流转促进鄂尔多斯盆地大发展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开发战略规划研究所 书记、副所长 张虎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精神、有效化解资源结构布局不平衡问题,中国石油党组做出矿权流转重大决策,实施两批矿权区块内部流转涉及25个探矿权和11个未动用储量区块,近10万平方千米、10多家油田企业和工程技术公司共同参与。

鄂尔多斯及外围盆地作为矿权内部流转的重点区域,已有12个探矿权和8个采矿权流转给玉门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和工程技术企业。

长庆油田人员相对较少且多年基本稳定,产能建设工作量大,多年排公司第一,而其他老油田情况正好相反。矿权流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弥补人员、队伍、设备短缺的不足,促进盆地的高质量勘探开发,有利于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目前,矿权流转区块勘探开发已经见到良好苗头,预计至2025年原油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这将为玉门油田重上百万吨、辽河油田实现1000万吨稳产、华北油田持续稳产上产和促进工程技术企业多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鄂尔多斯及外围盆地矿权流转实践,通过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势必激活内部勘探开发市场,打破“画地为牢”格局,盘活矿权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资产,突破工程技术瓶颈,加快增储上产步伐,促进高效勘探和低成本开发,助力国内油气上游业务可持续发展,必将为集团公司其他盆地及国内油气资源矿权流转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