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恐高症:第四次石油危机到来?

   2011-03-10 5150
核心提示:  数周以来,中东和北非的局势动荡,引发了国际油价的急速飙涨。2月24日,全球基准油价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发威,盘中触及每

  数周以来,中东和北非的局势动荡,引发了国际油价的急速飙涨。2月24日,全球基准油价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发威,盘中触及每桶119.79美元,创下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新高。

  而这,或许只是开始。业界预计,如果国际局势继续恶化,在炒作资金推动下,国际油价还将继续上冲。受此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一派风声鹤唳,人们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很可能利剑在悬。

  “北非局势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中东的动荡会不会进一步蔓延,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发生大面积石油供应中断可能性并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油价高涨狙击全球经济复苏,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亦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来自汇丰(HSBC)的研究报告估测:每桶120美元的油价,可能会使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加1个百分点。

  “恐惧溢价”

  这波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爆发的局势动荡,最先起因于北非小国突尼斯的一次突发性事件。去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一名小贩因抗议城管“粗暴执法”自焚,点燃民众抗议浪潮和全国性骚乱。

  很快,这名小贩点燃的民众怒火居然烧过国界,伊朗、巴林、约旦、伊拉克等接连出现不同程度的示威事件。就连一向局势稳定的埃及也抗议浪潮不断。2月11日,“政治强人”穆巴拉克被迫下台,结束其长达30年的执政生涯。

  当风暴刮至利比亚时,政府领导人卡扎菲则采取了与穆巴拉克不同的政策,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民众与政府的对抗在进一步升级。

  “现在最担心的是动荡会不会向海湾国家恶性扩散,如果局面失控,中东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陷入深度危机。”殷罡分析指出。

  国际局势的动荡和严重不确定性,直接反映到了国际油价上。

  2月23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在盘中上冲,一举突破百元大关,每桶103.41美元的价格创下自2008年9月29日以来的即日最高价。

  2月2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发威,盘中触及每桶119.79美元高点,120美元大关已经岌岌可危。

  高盛发布报告称,如果利比亚动乱持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未来数周将维持在目前高位运行;如果动乱蔓延至中东核心产油国,油价恐将改写新高。

  “全球市场处于对石油供应短缺的‘恐惧溢价’中,而这一‘恐惧溢价’才刚刚开始,短时期布伦特、纽约两种国际基准油价都已双双破百,携手共冲120美元/桶也并非让人很惊讶。”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说道。

  第四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三次严重的石油危机,均因地区政局不稳引发。第一次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第二次在1978年底,伊朗巴列维国王下台和“两伊战争”的爆发,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第三次是1990年的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国际油价3个月内从每桶14美元涨至42美元。

  这一次,历史会否重演?

  殷罡认为,目前来看局势还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已经发生动荡的国家石油产量都并不高,因此发生原油大面积供应中断、引发第四次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现在的焦点问题是,动荡会不会向海湾主要产油国恶性蔓延。

  “中东阿拉伯国家目前的动荡,主要是国内什叶派穆斯林受到伊朗的影响较大,动荡为伊朗扩张势力提供了机会。但是,沙特、美国都不会让伊朗得逞,一段时期内海湾国家局势不会失控,而巴林、沙特国内矛盾本身也并不严重。”殷罡进一步分析。

  从实际数据看,目前原油供应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利比亚虽然号称石油储量占非洲第3位、欧佩克第8大石油生产国、世界第15大石油出口国,但其石油产量的绝对数值并不大。

  BP《2010世界石油产品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利比亚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58亿吨,当年石油日产量约160万桶(约24万吨),仅占当时全球石油贸易量的2%左右。

  国际能源机构2月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利比亚目前原油日产减少量为85万桶左右。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认为,当前的国际油价受到的炒作因素非常严重。“在平时炒作资金都在不断的活动,现在有了题材,更不会错过赚钱机会。实际供应量的少量下降,并不支持目前油价的恶性上涨。”

  目前,油价飙涨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欧洲与沙特展开积极对话。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Ali al-Naimi)表示,若当前利比亚的政治骚乱导致石油供应出现短缺,欧佩克将随时准备满足市场需求。

  沙特号称“石油王国”,其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沙特都保留着每日400万桶左右的富余产能,是利比亚总产能的两倍多。如果这部分产能得以投放,国际油价的上涨势头将很快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输入通胀?

  政局不稳和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对全球经济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连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及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2月22日,全球股市出现全线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上证指数、日经225指数分别下跌2.1%、2.62%、1.78%;截止当日18点,英国、德国股市也分别下跌了1.04%和0.58%。

  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推升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严重依赖型经济而言,油价上涨将快速推高食品等价格,并导致“硬着陆”风险提前到来。

  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新兴市场CPI组成中,30%50%与能源和食品价格相关:一方面,食品生产依赖于能源的投入(农机燃油,灌排用电等),两者价格传导时间不超过两个月;第二,石油价格的上升可能导致以玉米制造生物乙醇与生物燃料的需求上涨,从而减少粮食与饲料的供应,普遍推升农产品的价格。

  汇丰(HSBC)的研究则直接说明了高油价对亚洲各国通胀水平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每桶120美元的油价可能会使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加1个百分点,印度增加1.3个百分点,印尼增加1.2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这样已经陷入高通胀漩涡的大型经济体而言,1%的增幅不免令人心惊。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月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价格涨幅为1.0%,是继2010年2月、11月后近一年来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

  国际油价的上涨,直接对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带来压力。按照中国现有的油价调整机制,当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2月20日,发改委刚刚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均涨价350元每吨。

  钟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内油价调整后仅3天,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就从0位附近上升到1.3%左右。随着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三地变化率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并可能再次对国内市场形成又一轮调价预期。

  油价上调将会对通胀带来更加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的物价调控措施将面临严峻压力。“国内成品油定价有一些手段,比如晚调或者降低调幅,在短期内能够延缓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冲击,但也不能无限制地起作用,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不容小觑。”姜鑫民警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